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到底是什么扼杀了神童的未来?
时间:2016-04-07 17:07   来源:凤凰网   责任编辑:毛青青
  他的“神迹”有: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八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但像古时“伤仲永”一样,神童魏永康并没有在长大后依旧延续神奇。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腾讯新闻4月7日)
 
  曾经,在课本中读到过类似于神童的文章,王安石的《伤仲永》,让我的感触很深,方仲永是个天才如同神童魏永康,但他们终究都沦为了一个普通人。我们对他们的遭遇仅仅只有惋惜和同情吗?王安石的《伤仲永》他所提倡的教育意义就如同高尔基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就算是天才享受后天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后天的教育,再好的才能也会被荒废。
 
  前者是因为方仲永父亲和县人,他们为了自己的一些小利益,使其不好学,从而令社会损失了一个人才。然而反观后者却恰恰相反,魏母使其子嗜学如命,但为何却发生了同样的结局呢?这不得不让人深度反思。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联想到中国的教育体制,从小学到高中是每个人求学路上最为黄金的时期,而中国的学生思想是被奴化的,是活在父母的脸面里。1+1=2这是老师要求死记硬背出来的,可能当时你并不明白,但是你不能向老师提出你的观点。当你与老师有分歧时,老师不会考录你的立场,只会认为我是你的师长,听从就是遵从师道。
 
  老生常谈“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考试成绩的好坏基本上就决定了一个好学生与坏学生的定义。高分的意味在父母眼里象征着他们的脸面,在老师的印象中你 会是一个好学生,这样的结果导致中国学生大多数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形成一种病态的心理看重考分一切高于,从而缺乏自主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到底是什么扼杀了神童的未来?笔者以为是舆论的过度渲染给了他与家人无形的社会压力,是教育的不得当将他引入困境,是亲人的过度溺爱让他无法自主生活。智力超群原是上天赋予他最出彩的地方,然而错误的引导让他沦为读书机器。(作者:彭国礼)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女邦网 IT人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