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妄”子成龙背后 是两代人的孤注一掷
时间:2019-01-19 22:03   来源:川北在线   责任编辑:青青
  “妄”子成龙背后,是两代人的孤注一掷
 
  黑龙江哈尔滨市的一个年轻人留学两年,花光父母的200万,并且弃学。归国后到大专学院求学。坚持了不到两个月就再次弃学,接下来整天与游戏为伴,一事无成,仅剩下向父母伸手要钱。不言而喻,这名年轻人成了活脱脱的“巨婴”。(2018年12月19日《新京报》)
 
  令笔者感到震惊的是,不是年轻人有花光两百万的勇气,而是他有两次敢于弃学的“勇气”,却没有敢于跳出父母期望圈的绝决。父母固执得怀着期望,将大笔的资金投到儿子身上,孩子孤执的遵从父母提前规划好的预定轨迹,可他们不曾想过在求学之外,还有其他形式的选择,若脱离不了“唯读书论”的怪圈束缚,再无穷尽的投入,也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望子成龙最终也难免沦为“妄”子成龙。
 
  诚然,我们无法否定求学为我们所带来的人生益处,但“求学”的目的在于“求知”,所有形式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获取真理和知识。而求学不过是求知的一种途径,如果脱离不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维定式,简单的将“求学”与“求知”的概念混淆,甚至等同的话,难免会落入“唯读书论”的桎梏。文中的父母与其孩子便都不是心明眼亮之人,父母通过无穷尽的投入,最终却并不能换取孩子求知的预期。父母在孩子留学前便应该明晰自己的孩子现状与性格特点。而一味的让孩子追求所谓的留学,并不能获得实际意义的收获,孩子留学无果后再次选择让孩子走上读书之路,这便是父母观念思想的偏执。
 
  将对于孩子的期望强行加在孩子的身上,并且孤执的默认孩子只能通过读书的方式才能成才,才能满足期待。
 
  再者,常言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孩子自身并没有做出足够的认识,在父母安排的求学路上并没有为此而反抗,一味的遵从父母的意愿,这也是孩子自身的偏执所在。
 
  事实上,这样的望子成龙事件背后并非只是个人主观意识下的悲剧惨案,一些父母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判断的情况下,盲目地将孩子送到该去的地方进行教育,最终孩子无法适应自然,就会偏离求知的既定轨道。这类事件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大环境下一股不良求学之风的存在。
 
  中外不同教育制度下所培养的孩子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趋势。外国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对考试成绩并没有绝对的评判和界定。教育的目的在于满足孩子们的发展方向,显得相对人性化,而与此截然相反的是中国的教育则更加偏重于成绩分数的划分和标准,分数直接与所学知识挂钩,成为代表孩子“是否求知”的符号。
 
  唯读书论的盛行与这些因素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考高分,刷题留学海外的时候,自然而然的父母便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如果不选择读书,便是不务正业。社会大环境下,教育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父母的判断,于是,求学被等同于求知为读书不可也自然成为了困死循环怪圈中毛毛虫的罪魁祸首。
 
  值得注意的是,“条条大道通罗马”,不只适用于开拓教育领域的定式思维,他对于人生的指导同样是有帮助的。生活中少一些“非什么什么不可”,多一些“或许我可以这样”的思考方式,人生就会获得更多实现价值的机会。那些少数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名人亦是如此。姜子牙不干实业卖不了面粉,难道他就不能纵横军事指点江山了吗?韩寒应试不成,难道他就不能激昂文字了吗?
 
  其实,人生的所学有所成,不止于从学校之中“所学”,也同样不止于从学校之中“所成”,真理永远只能来源于生活之中,更不必拘泥于成绩的判定,若没有从学校中获得真知的能力,选择辍学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也未尝不可。脱离孤注一掷,非“求学不足以成才”的思维,给自己,给孩子多一种选择,多一种获取真知的几率,未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成功。(陈锦兴)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IT袋 绿植迷 金宠物 领啦网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