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旅游经济内生动力,包括旅游产业聚集效应和自主城镇化效应。如早期九寨沟地区可视为诱致型城镇化过程。其基本原理是:旅游产品通过有效营销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并产生诱致需求,带动餐饮、住宿、文化演艺等第三产业聚集,促进劳动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向旅游目的地优势区域转移,产生较强的自主城镇化现象,并形成旅游城镇化的累积循环效应。
二是政府政策推动力,藏区地方政府将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形成倾斜性配置要素的推动力。近年来,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都把旅游作为地方主导产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把旅游目的地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在旅游区域倾斜性配置交通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整合政府、社会资金集中投向和打造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外地企业投资和外来从业者,更多当地人从农牧第一产业转向与旅游相关的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向旅游相关产业转移,产生政府推动型城镇化现象。
三、藏区旅游导向新型城镇化的“飞地”模式和“全域旅游”模式
“飞地”模式是旅游经济自主推动城镇化发展模式。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形成若干增长极点,进而形成部分增长极核,从而集聚、辐射、带动藏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所谓“飞地型”城镇化,即在周边经济社会落后地区,城镇稀少,交通不便,工业发展落后,如同嵌入的“孤岛”,被称为“飞地性质”的城镇,但它往往由于拥有一种特殊的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若被当地开发利用,形成一种具有较强增长极作用的推进型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就能促进这一地区城镇或城镇化的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的发展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九寨沟县及景区就是典型的以旅游为推动的“飞地型”城镇化模式,2001年以前该县城镇化率长期维持在18%-20%,2001年围绕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目标,将推进城镇化与旅游发展结合,以九寨沟县城和景区所在地漳扎镇为极核,逐渐形成了周边大录镇、甘海子镇、玉瓦镇、双河子镇等围绕旅游差别化分工的城镇体系,以成都至九寨沟旅游通道为轴线延伸的点轴式旅游城镇空间布局。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