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凌晨5点,天还没亮,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已人声鼎沸,载重五六十吨的大货车满载各种蔬菜、水果进进出出。“四川的农业大县、大市比较多,农产品仅凭当地很难完全消化,重庆便成了四川蔬菜主销售地。”双福国际农贸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供应重庆的蔬菜以叶类菜为主,每天进入双福国际农贸城的川菜约1200吨。
瞄准重庆农产品市场,毗邻的四川各市县纷纷出招,争当重庆“菜篮子”“果园子”。重庆市商委等部门也积极组织“农商对接”,助推四川各市县农副产品进入重庆市场。
达州农业部门3年前就有行动。是时,达州与重庆市江北区观农贸蔬菜批发市场签订蔬菜销售协议,建立达州蔬菜销售专销区,对方优先为达州提供场地价格信息,免除门槛费。
南充每年约有3.75万吨蔬菜销往重庆,占全市蔬菜外销总量一半。“以叶菜类为例,每年就有1.3万吨销往重庆,四季不间断供应。”南充市农牧局蔬菜办主任杜晓宇说。
“邻水外销农产品60%以上都是通过‘绿色通道’进入重庆市场。”邻水县相关负责人称。在广安,每年销往重庆的农产品占广安农产品外销总额的75%。“菜篮子”的合作还在升级。达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缪凯介绍,去年,重庆观农贸市场迁改至江津区,成立双福国际农贸城。目前,达州农业部门正积极与新组建的双福农贸城洽谈合作,年初基本敲定比照以往的合作框架。“今后的合作是升级版。”
升级还有川菜本身。许多邻近重庆的四川市县纷纷建起农副产品加工厂,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如武胜县,就在紧邻县城的城东商贸新区,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川渝合作农副产品加工园。(重庆日报记者 曾立 记者 钟美兰 伍力)
圆桌
成渝城市群改变中国经济区域版图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域西 梁现瑞重庆日报记者 吴刚
嘉宾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樊杰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戴宾重庆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勇
升级 城市群共建西部增长极
记者:从国家层面来看,成渝合作的意义在哪?
戴宾:国家在2011年编制发布《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如今在之前基础上再编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说明成渝城市群由西部区域性城市群提升到 城市群,未来成渝合作将在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具有极为特殊和重要的作用。
李勇:从国家层面看,城市群在沿海的发展已比较成熟,内陆也需要一个增长极,这样才能形成沿海和内陆两个高地。成渝城市群是西部最有活力的城市群,通过成渝合作构筑内陆经济发展的高地,将改变中国经济区域版图。
记者:成渝城市群的特点何在?
樊杰:首先,成渝城市群的城乡统筹在全国是标杆,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相得益彰。其次,成渝城市群在水土资源的匹配条件和区域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优于其它城市群,有很好的发展基础。
李勇:从文化来看,川渝两地人文相近,资源禀赋相同,市场产业的关联度和互补性较强,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尤其是成都和重庆之间的区域,是西部城市最密集、城镇化程度 的区域。
记者:对成渝合作的未来有哪些期待?
戴宾:在地理上,成渝城市群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城市群,也是向西开放的重要支撑点。成渝合作将迎来内陆地区的历史性重大战略机遇,有望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和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
李勇:成渝城市群将真正迎来“同城时代”。多年来百姓畅想的教育、医疗、交通、农业等领域的同城同价,以及税务份额、水电气保障要素的互通,或将逐步推进实现。
围绕“同城思维”深耕一体化建设
记者:未来成渝合作面临哪些挑战?
樊杰:在全国人口和经济格局中,成渝城市群仍然相对封闭和边缘,如何破解地理位置的弱势是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戴宾:目前成渝城市群发展面临的最大现实挑战和突出矛盾是核心城市背向发展,产业分工协作不够充分,基础设施建设不尽协调,互联互通程度不高,协同发展机制尚不健全。
记者:应对这些挑战,有哪些具体建议?
樊杰:破解地理位置的弱势,必须加快航空运输枢纽、高铁网络的建设,另外通过博览会、交流展示平台等增加对周边区域和全国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戴宾:双方要合力加快推动成渝城市群市场一体开放、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同开发、生态环境共保同治、公共服务共享、公共管理协同等,真正形成“同城思维”。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