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熊润频)设立不少于20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顶尖团队中属于国家(国际)重大战略项目的,给予 1亿元的综合资助……记者日前从成都市委组织部获悉,成都“人才新政十条”的各项实施细则正在最后汇总之中。目前,通过“成都人才计划”已累计引进集聚高层次领军型人才349人、顶尖团队28个,其中,349名专家所在企业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近1600亿元。
成都针对国际领军人才实施特殊政策和特殊计划,正是我省推进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0年11月,我省发出《关于建设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的实施意见》,决定在全省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县(市、区)、园区和企事业单位,分层分类开展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建设。到2012年底,各市(州)和省直部门共建成134个市级(行业)试验区,其中,省级试验区10个。
2013年,省政府出台支持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10条政策”,2014年又相继出台支持成都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0条政策”,支持四川天府新区建设发展“23条政策”。从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到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从引进高层次人才到改革科研经费分配制度,有效激发了科技人才创新热情和创业活力。 随着绵阳科技城被批准享受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成都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上升为 新区,特别是四川省被国家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我省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建设步步深入,“人才特区”初具雏形。
“人才特区”之特,首先在于实现特殊政策。如绵阳在“1+16”政策体系基础上,建设7个市级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全面推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和省政府10项特殊政策。多年来,全市共支持引进154名高端领军人才、624名博士、2026名硕士来绵阳创新创业。
“人才特区”之特,重点在于构建特殊机制。如西南财经大学采取“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人才建设模式,特聘海外知名学者担任院长,组建5个“海归研究院”;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4年开辟海外引进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两年来支持28名留学回国人员直接取得高级职称。
“人才特区”之特,关键在于打造特殊空间。德阳旌阳区以创业园区为平台,引进国家、省级行业领军人才,匹配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对创新创业人才给予“一对一”扶持,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出石墨烯、铝空金属燃料电池等一批新兴产业和优势企业,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成都高新区则用服务引进人才,用平台发展人才,用环境成就人才,形成高端人才的核心聚集区和高端智力的裂变区。“‘人才特区’在政策上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在平台上强化整合和优化配置,在资金上提供及时支持,在整体氛围上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必将对四川的创新创业起到良好促进作用。”省“千人计划”专家李朝阳说。
原标题:探索人才优先发展的实现路径 我省先行先试打造“人才特区”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