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第四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进行论坛讨论,参会代表用手机拍下PPT演示。
每日关注
□本报记者 吴梦琳
当下视听领域正迎来全新变革,随着技术、平台等方面的发展,“声音”这个产业也走进了新的春天。
在第四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系列活动“网络音频高峰论坛——移动互联网音频融合创新发展”上,来自音乐、互联网、智能硬件、新媒体等多个领域的 “大咖”共聚一堂,探讨未来声音的多种可能业态。而以咪咕音乐为代表的四川企业,已经在将音乐与多种行业的融合方面先行先试。
1 传统到现代
未来“声音”不再只是“听”
“声音”产业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传播学部传播研究院副院长农小龙简要梳理了音频媒介的发展脉络,以前的收音机广播,到互联网音频媒体,再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音频媒体,大大地拓展了这个产业发展的空间。
实际上,现在的“声音”并不再只是单纯地“听”那么简单了。在农小龙看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这个领域开始在社交性、互动性和个性化方面进行了应用。“社交互动和个人定制,正是现在和未来产业的重点方向。”论坛上,安徽广播电视台“达耳闻”新媒体办公室主任程歌展示了他们自主研发的音频类客户端,除了听之外,更注重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让读者能够“玩”。“除了用户与主持人之间的实时交流,还需要继续开拓用户之间的深度交互。”
国内智能语音识别行业领军企业科大讯飞,则着重探索声音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此前,他们与咪咕音乐合作,开发了一款智能音箱,也在这次的展交会上亮相。据工作人员介绍,音箱不用再依附于手机或电脑,通过云平台,用户可以直接听到云端里的海量歌曲,还会按照个人喜好进行个性化定制推荐,其中的智能语音识别功能更是让用户“解放双手”。“用户可以说出歌曲名字,或者只需唱出其中的一句,智能音箱就能自动识别并搜索播放。”“在声音这个方面,人工智能将给我们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说,将来的物联网时代,每一个物联网的设备都需要声音。“我们在心里已不把它认为是一个工具,它有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内容,自己的情感。”
2 分食产业蛋糕
音乐作品更注重IP化
“一场演唱会在手机上看直播的人次超过3千万,总观看的人次超过一个亿。”演讲刚开始,咪咕音乐副总裁刘宇星抛出的这个数据,就让不少听众吓一跳。
随着技术变革带来的新发展,产业蛋糕在变大,但竞争也在加剧。会场内外,以咪咕音乐为代表的四川企业们都展现出对抢占未来“声音”产业,尤其是音乐产业市场的信心。
据了解,如今咪咕音乐的合作版权方已多达1600余家,引入正版音乐超过1000万首,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同类企业中位于前列。前几天,咪咕音乐宣布正式启动30亿元“音乐新生态”计划,与新浪微博、多米音乐等企业联合发布了“互联网强强联合”计划,将在音乐衍生基础上展开一系列终端、社交化媒体、粉丝经济、娱乐、媒体的拓展合作,深度挖掘音乐产业价值。在互联网社交、终端娱乐营销、粉丝互动、演艺运营等领域上,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打造全新的互联网视听娱乐。
这也代表着四川现代音乐产业体系在向前迈进,成都已正式提出了打造“音乐之都”,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音乐企业建设国际一流的数字音乐研发生产平台和网络传播、在线视听等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此前,包括知名数字音乐服务商酷狗音乐等,也将产业孵化基地落户在了成都。“除了传统的音乐作品之外,我们现在更注重IP化,尤其是大IP的概念。”刘宇星说,原来做一首音乐就是做一首音乐,但现在要把游戏、影视、动漫都整合在一起,基于一部音乐作品就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产品、更广的领域。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