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雪黎)4月13日,记者从位于成都的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光电所)获悉,4月12日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发射,其关键结构件中就有“四川造”。
实践十三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是基于东方红三号B平台全配置的首发星。该卫星通信总容量达20Gbps,超过我国此前研制发射的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将从技术上实现无缝“动中通”,可为航空、航运、铁路等各类交通工具上的乘客提供高速上网体验。
首次在我国高轨卫星上使用电推进(无需消耗化学推进剂)技术,是该卫星的重要技术突破之一。“四川造”关键结构件,正是该突破中的关键一环。
据介绍,电推进技术相比常规化学推进可“少携带很多化学燃料”,减轻自重,承载更多载荷。由光电所研发的矢量调节机构,是实践十三号卫星电推系统中的关键结构。它在卫星发射阶段对推力器起到支撑固定作用,保证其能够经受住极其恶劣的力学环境。此外,在卫星入轨后保证推力器解锁展开,能够正常工作。
光电所精密机械制造中心从2011年起着手矢量调节机构结构件的研制加工,专门成立项目攻关小组,从材料特性分析、工艺参数及工装设计等方面展开技术攻关,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突破了高精度弱刚性机械结构件的加工关键技术,最终完成了实践十三号卫星电推进矢量调节机构机械结构件的研制加工。
光电所精密机械制造中心高级工程师安祥波介绍,矢量调节机构主要包括高精密轴系和大量的薄壁弱刚度结构件,精度要求很高,但刚性却很差、结构工艺性不好,研发制造难度极大,“我们也是历时四年,一步步摸索,才保证了此套机构的质量。”以其中的推力器安装板为例,它的材料去除率达90%,加工应力较大,简言之,就是很难达到精度要求。研发人员从工艺路线、工艺参数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艺试验,才将变形从最初的几毫米降至5微米左右,顺利达标。据悉,该中心也是国内 完成该关键结构件研制的单位。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