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粮上网,激活传统农业深度谋变——
联通粮食生产的上下游,把市场变化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供给和需求两端
联通省内外,实现四川粮食的“买全国”“卖全国”
吸纳金融、科技、农业、营销等多个领域参与,曾经靠农民单打独斗的农业正进入深度分工、延伸拓展、协作推进的新阶段
盛夏,川南内江,出城放眼四望,到处是碧绿的稻田。
变化,藏在不变的风景中。以市中区永安镇石板村6社村民魏荣华为例,今年,他家的5亩水稻,全部换成了新品种“内5优306”。
种植方式在变。今年,魏荣华首度放弃化肥,为稻田“喂”有机肥。
经营思维在变。今年,石板村热热闹闹举办了首届插秧节,玩起了网络直播,目的是借此打造“忆常心”生态稻米品牌。
系列动作背后,是传统农业的深度谋变。
去年6月,“川粮网”在内江注册落地。它联通粮食生产的上下游,把市场变化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供给和需求两端;联通省内外,实现四川粮食的“买全国”“卖全国”;同时,还吸纳金融、科技、农业、营销等多个领域参与,曾经靠农民单打独斗的农业正进入深度分工、延伸拓展、协作推进的新阶段。
换稻种、换肥料、换思维、换格局、多主体……以川粮上网为契机,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棋局,落下关键一子。
打造“传感器”:通过市场力量,有效联通供给和需求两侧,将市场需求第一时间传递给农民,反向引导农业及时调整供给结构
地处川南丘陵,石板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大春种水稻玉米,小春种小麦油菜”。
“调,为啥要调?”说起调整种植结构,今年69岁的魏荣华一脸懵,在他的印象中,自己从记事开始,当地就是这么种田的。
“咋调,向啥方向调?”接下来这个问题更是魏荣华没有想过的,除了水稻小麦,他还能种什么?
转折点出现在今年。春节后,刚到要育秧的时节,当地合作社向农民 :凡种“内5优306”等优质稻的,收购价在国家托市收购价基础上保底加价15%,有机种植再提价10%。
魏荣华盘算,有机种植产量虽略减,但每亩起码要多挣200多元。他坐不住了,大胆决定:换稻种!
从今年开始,在四川,千千万万个魏荣华一样的农民作出了同样的选择。而这背后,有一个重要的推手——川粮网。
作为全省 以PPP模式组建的粮油电商公司,川粮网架构与众不同:在省粮食局推动下,四川粮油批发中心携手隶属内江国资公司的绿禾粮油食品,再引入第三方混合所有制企业北大荒米业。
商业模式也不同。川粮网包括B2B大宗贸易平台、B2C模式的“优产到家”APP客户端以及O2O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之所以选择落户内江,一是因为区位,内江地处成渝之间中心位置,200公里范围内坐拥上亿人口大市场;二是因为基础,内江是全省7个放心粮油工程试点市之一,粮农生产销售的基础很好。
某种程度上,川粮网就像一枚传感器,不仅随时感知搜集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同时传递给供给端。
在川粮网的带动下,内江市农业生产结构正悄然生变。原来“我种什么,你就收什么,市场就卖什么”,一跃变成了“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种什么”。
内江市农业局负责人透露,今年将建设打造优质水稻示范区,重点推广“川优6203”“内5优39”等新品种,优质稻面积稳定在71万亩以上,到2020年增至102万亩以上,占当地水稻种植面积的8成以上。
从追求产量N连增到追求优质品牌,正是四川粮食产业努力新方向。今年,我省力争优质稻达1600万亩以上。川粮网与省农科院携手推进“川米优化工程”,加速重塑“川粮”形象。
“传感器”信号还延伸到全国。川粮网目前已与黑龙江、湖北等十余省市粮食主管部门达成双向合作意向,5月,黑龙江粮食局1500吨大米入川。
“通过需求反向与黑龙江在玉米种植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四川省川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晓松介绍,黑龙江玉米入川,不仅将弥补四川一级、二级玉米的巨大市场缺口,平台还与上下游共建绿色养殖生态链,实现产销双赢。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