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自刎的思想家:李贽割完脖子竟然还在聊天 七十老翁何所求!
李贽晚年在狱中,要侍者为他剃头,等侍者离开的间隙,李贽用剃刀割开了咽喉,但并没有咽气,留下了一段对话。侍者问:和尚痛否?答:不痛。问:和尚何自割。答:七十老翁何所求!而据袁中郎记载,李贽在自刎后两天,才始得脱离苦海,为他悲惨而激越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李贽,号卓吾、温陵、龙湖等等,是明朝 的异端思想家。因其大胆,异端的思想,而被正统人士视为“诳诞悖戾”,“惑乱人心”。其书籍被当局禁毁,本人也锒铛入狱。李贽的悲剧,不但在明史上,而且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极 的一个政治事件。
李贽母早逝,童年时随父读书。在十二岁时,就写文章讽刺轻视农业的孔子,这为他日后激进的思想埋下了伏笔。中举后,担任过多种官职,最后在云南任姚安知府时辞职,后半生基本靠朋友资助,埋头著书。留下了《焚书》,《续焚书》等著作,而正是因为这些著作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李贽晚年寓居湖北麻城,和湖北“公安三袁”气味相投。三袁中的小弟袁中道为他写下了长达几千言的《李温陵传》。称他:“中燠外冷,风骨棱棱。性甚卞急;好面折人过,士非参其神契者不与言。”寥寥数语,便使李贽的性格跃然纸上。李贽是个内热外冷,不讲情面的读书人。而李贽品格更是让袁中道自叹不如,认为李贽为官清正、不好色、见识深邃、精于读书、刚烈正直。而这五种品格是自己学不来的。
李贽之所以会引起士大夫的反感,和他无情地揭露道学的虚伪有关。在《焚书·与焦弱侯》中,他说:“彼以为讲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而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说的是以周敦颐、程朱理学为一派的所谓正统人士嘴上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这种毫不客气,几近声讨的檄文,会让伪善的道学家坐卧不安,必置于死地而后快。
李贽母早逝,童年时随父读书。在十二岁时,就写文章讽刺轻视农业的孔子,这为他日后激进的思想埋下了伏笔。中举后,担任过多种官职,最后在云南任姚安知府时辞职,后半生基本靠朋友资助,埋头著书。留下了《焚书》,《续焚书》等著作,而正是因为这些著作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李贽晚年寓居湖北麻城,和湖北“公安三袁”气味相投。三袁中的小弟袁中道为他写下了长达几千言的《李温陵传》。称他:“中燠外冷,风骨棱棱。性甚卞急;好面折人过,士非参其神契者不与言。”寥寥数语,便使李贽的性格跃然纸上。李贽是个内热外冷,不讲情面的读书人。而李贽品格更是让袁中道自叹不如,认为李贽为官清正、不好色、见识深邃、精于读书、刚烈正直。而这五种品格是自己学不来的。
李贽之所以会引起士大夫的反感,和他无情地揭露道学的虚伪有关。在《焚书·与焦弱侯》中,他说:“彼以为讲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而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说的是以周敦颐、程朱理学为一派的所谓正统人士嘴上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这种毫不客气,几近声讨的檄文,会让伪善的道学家坐卧不安,必置于死地而后快。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