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三国大咖贾诩是个怎样的人 毒士称号因何而来?
时间:2017-06-09 13:59   来源:川北在线整理   责任编辑:沫朵
  原标题:三国大咖贾诩是个怎样的人 毒士称号因何而来?
 
  不管是黑贾诩也好,捧上神坛也罢,这就是贾诩!为什么都管贾诩叫毒士?他倒是是个怎样的人?都是怎么评价他的?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 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卧龙、凤雏、冢虎、幼麒,三国的谋士称号一般较为高雅,而他称号为:毒士。

  毒士,别摸我,否则必亡。

  现代人对他的称号是:老狐狸。京剧《战宛城》中贾诩足智多谋、绝顶聪明、诡计多端、狡猾无比、老奸巨滑、这些词角度不同,都适用于贾诩。

  所有词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在军事上他神机妙算,用兵如神;二是在生活中他左右逢源,明哲保身。

  这源于他少年时期的一段经历。

  贾诩生于甘肃普通人家,这地方并非礼仪之乡。所以他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时被察孝廉为郎,后因病辞官。返回家乡路上,他遇到了叛乱的氐人。氐人将他与同行的数十人一起抓住,准备全部坑杀。危难之机,贾诩灵机一动,对这些人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人一定会用重金来赎。”当时太尉段颎为边疆上将,威震西土。氐人听说后,不敢再害他,还和他称兄道弟,请他吃吃喝喝,最后礼送他回家。其余的人则都遇害了。

  这件事给死里逃生的贾诩两个启示:一、江湖险恶,一定要保全自身为上;二、无论处境何等恶劣,使用计谋都能化险为夷,一个书生用一张嘴就可以战胜几十强盗。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诛后,其残党李傕、郭汜、张济、樊稠上表朝廷,寻求赦免。王允认为这些人是董卓的骨干帮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李傕他们听说朝廷不放过他们,就准备收拾行李,在通缉令出台之前,各自逃生。

  贾诩当时已经45岁了,还只是董卓所部的平津都尉,自己的主公牛辅也被手下人杀了。看来不仅当不了张良、陈平,估计自身性命都难保。这几个四肢发达的武将跑了,还能占山为王。我贾诩一介书生,能跑到哪里去啊。

  贾诩为求自保,拦住了李傕他们。诸位,如果你们单独逃跑,就是一个镇长、一个村长都可以抓住你们。现在,你们手下就有不少兵马,如果再召集西部将士,合为一处,攻入长安,杀了王允,就能够洗脱罪名,控制朝廷,这也算是为董卓报了仇。退一步说,就算是失败了,再跑也不迟。

  这几个武夫一听,很有道理,反正已经是什么都没有的人,再抢一回又如何。于是他们跑到西凉,大放谣言,说是王允准备派大军来这里,血洗当地居民。当地人一听,也准备逃跑。李傕等人就劝他们一同造反。

  就这样,一呼百应,短时间内居然聚集了十多万人马。于是大军分作四路,杀奔长安而来。在贾诩的协助下,李傕等人不仅用计打败了吕布,杀死了王允,还占据了长安,挟持了天子,大家都自封高官厚爵,一时风光无限。

  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

  几个残兵败将,经贾诩一番话点拨,竟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控制了政府,改写了历史。

  大攻告成,李傕等人想封贾诩为侯,贾诩拒绝了;李傕又让贾诩当尚书仆射,贾诩再次拒绝。最后,他们拜贾诩为尚书。实不推脱不了,贾诩就当了一段时间,找了个理由辞了。

  李傕们的屁股还没有坐稳,马腾、韩遂的大军就来了。在战前军事会议上,大将李蒙、王方根本看不起马腾、韩遂,他们申请出战。

  贾诩好心劝说他们,两位将军,马、韩二军并不好惹,你们最好不要出战。我有一计,可以不战而胜。长安以西二百里处有座盩厔山,道路险峻。张济、樊稠两将军可屯兵于此,坚壁守之。我估计不到百日,他们的粮食就没有了。到时候他们自己就会撤退。我们趁机追赶,二将必被擒杀。

  看到贾诩阻拦。李蒙、王方说,贾先生,我们敢拿自己的脑袋和你打赌,我们能打败马韩。

  结果:李蒙、王方输掉了赌资。

  不听贾诩言,吃亏在眼前。李傕这回听了,他重用其计,紧守关防,并不出迎。西凉军坚持了不到两个月(贾诩说不出百日),就粮草不继,只好回军。李傕、郭汜令张济引军追赶马腾,樊稠引军追赶韩遂,西凉军大败。

  战事刚平,李傕又想调集人马,除掉樊稠(因为樊稠私自放跑了老乡韩遂)。

  这些人的脑子是不能动的,能动的就是手。贾翊连忙劝他,李将军啊,现在我们刚有起色,就搞内部残杀,无论是实力还是声誉都会大大削弱,被别人笑话。将军您其实根本不用派兵遣将,只要设一场鸿门宴,把樊稠请来,当场杀了,这样多好。

  李傕听不懂什么是鸿门宴,但方法他是明白的,这样顺利地除掉了樊稠。

  李傕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老战友郭汜了。两人大打出手,闹得不可开交,皇帝和大小官员苦不堪言。为了对付郭汜,李傕又招来大量羌胡军士,许诺给他们荣华富贵,纵容他们烧杀抢掠。这么一帮人在京城胡闹,还吵着要分配宫女。汉献帝实在受不了,求救于贾诩。

  贾诩了解到李傕许诺给这些人的珠宝美人尚未兑现,于是秘密召来羌胡大帅,许以更大的官位和宝物,瓦解了羌胡联军,保护了京城居民安全。

  李傕又看上了皇帝的妃子,要占为已有。贾诩只好暗暗从中阻拦。这时候,李傕又爱上了左道妖邪之术。摊上这么个主儿,贾诩始料为及。这些人的丑态恶行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贾诩为此悔恨不已。

  征战之初,贾诩提出“奉国家以征天下”,这和曹操后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是一样的。如果李傕是曹操之类的明主,三国演义的历史将会重写。而李傕是个上窜下跳的小丑,还不如董卓。贾诩只能从中斡旋,上扶朝廷,下安百姓,结纳贤豪,维持局面。

  贾诩正在水深火热之时,曹操来了。

  曹操是一名 的官员,曾倡导义兵讨伐董卓,他应该是恢复朝纲,更新气象的 人选之一吧。贾诩于是劝说李傕投降曹操,实现和平演变。曹操,不过是自己的手下败将,吕布、马腾都让我打跑了,李傕哪里把曹操放在眼里。

  听了贾诩的建议,他勃然大怒,准备拔剑斩杀贾诩。

  李傕这些人能有今天,完全是贾诩的功劳。否则,他们现在很可能在哪个模范监狱劳动呢。不听贾诩的劝告,后果很严重:

  李傕、郭汜,被打得如丧家之狗,一路逃命。不可一世的大司马、大将军,新任某山寨大王这一职位。这还没完,李傕最后被夷三族,死三百多口,郭汜被手下杀死。

  教训深刻啊。无论如何,贾诩影响了历史和三国的局面,开创了李郭时代(虽然只有三年),是影响全局性的谋士。

  战乱要来,安全第一。贾诩早就想离开虎口,他带着全家投靠自己的老乡段煨去了。对于贾诩的到来,段煨是又喜又忧,喜的人来了重量级人才帮助自己,忧的是自己不是重量级人才的对手。所以他表面上对贾诩礼遇甚厚,实际上却不重用。

  人家对你表面非常客气,但一有重大事项的时候就避开你,防着你。看来此地也不是栖身之所,贾诩准备到张绣那里去。

  有人就劝贾诩说:段煨待您还是不错的,您就留下来吧。贾诩说:段煨对我疑而不用,长期下去肯定会产生矛盾。我走了,对内,他的权力稳固了。对外,我在外面可以援助他。他不但不会留我,还会高兴地欢送我。而张绣则不同,他正缺乏谋士,对我一定重用。

  结果张绣率家属前来隆重迎接贾诩。段煨拍着胸脯,照顾贾先生的家属。皆大欢喜。

  建安二年(197年),在贾诩的建议下,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形成了一方势力。北有袁绍,东有吕布,南边又冒出来个张绣,这让曹操十分恼火。他亲自起兵十五万,征讨张绣。

  当年贾诩就曾劝李傕他们投降曹操,他对曹操的实力心知肚明。而刘表,只想坐守自己的地盘过日子。

  与曹操大军开战,胜负难料。刘表援军到位,可以维持一段时日。如果援军不力,张绣很可能会败给曹操,失去自己的地盘,成为刘表的附庸。如果投降曹操,则可以避免军事冲突,化解眼前的困局。张绣军事实力可以保存,以后还有周旋的余地。

  综合考虑,贾诩劝张绣投降曹操。张绣惟贾诩是从,这是他聪明的地方。

  见了前来投降的贾诩,曹操的态度是:

  甚爱之,欲用为谋士。深深地喜爱。

  正如陈宫对于吕布一样,贾诩对张绣也有很深的感情。想当初,张绣在自己处境为难的时候,带着一家老小,热情地接纳自己。来宛城后,张绣对于自己可谓言听计从,所以贾诩委婉地拒绝了曹操的邀请。

  不久,张绣因为曹操霸占自己婶婶之事,和曹操翻脸。他找来贾诩商量对策。张绣是自己的主公,是自己的朋友。贾诩并没有因为曹操势力大而劝张绣忍耐。他建议张绣以清理叛军为由将军队靠近曹营,趁夜里点起大火,偷袭曹操。

  结果:曹操长子、侄子、爱将典韦,包括坐骑大宛马都死于军中。曹操命大,只是右臂中箭,否则死于乱军也是有可能的。

  自出征出来,这是曹操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在贾诩的策划下,张绣继续扩大战果,连下南阳、江陵数县,曹洪抵挡不住。曹操只好第二次再携兵前来征讨。

  曹操在城下观察地势。但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贾诩观察得一清二楚。曹操对城东南角比较留意,花的时间最长,贾诩估计他是要从此处攻进。

  于是贾诩让精壮之兵,饱食轻装,尽藏于东南房屋内。却让百姓假扮军士,虚守西北。

  晚上,曹操精兵从东南角上爬过壕去,砍开鹿角,进去城中全无动静。呵呵,果然不出我所料,曹操一声令下,魏军一齐拥入。只听得一声炮响,城中伏兵四起。曹军急忙后退时,张绣亲率勇壮从背后杀来,两路夹击。

  结果曹军大败,奔走数十里,折兵五万余人,失去辎重无数,吕虔、于禁受伤。

  在大好形势下,刘表劝说张绣一起追曹兵。贾诩说,不要追,追之必败。刘表想的是,现在机会难得,不追可惜。在刘表一再劝说下,张绣头脑发热了,他第一次没有听贾先生的话。追得快,回来得也快,两人大败而还。

  张绣后悔了,贾先生,我没有听你的话,是我的不对。贾诩说,没关系,现在可以整兵追赶了。刘表说,贾先生,你不是开玩笑吧。贾诩说,此番追去,必获大胜。如其不然,请斩吾首。

  自信,自信到极点,但不是自大。

  刘表还是不信,他不去。张绣信了,他追了,曹兵大败,军马辎重连路散弃而走。

  毛宗岗评语,亏他信。

  刘表服了,先生,你是神仙吧,贾诩说:曹操深知兵法,他虽败必有劲将为后殿,以防追兵。我兵虽锐,却不是曹军的对手,所以必败。此次曹操急于退兵,肯定是许都有急事。他破了我们的追军,但也耽误了时辰。所以,他们必轻车速回,不再防备。我军再追过去,他们既想不到也准备不及,故能胜。

  别人都怕你曹操可不怕你。

  两次交手,两番大败,曹操知道了贾诩的厉害。建安四年(199年),曹操不想再打张绣了,他想说服张绣投降。此时,袁绍也派人来和张绣结盟。

  袁绍强大,曹操弱小。袁绍与张绣无仇,曹操和张绣有夺婶杀子之恨。袁绍遥远,曹操相邻。从表面上看,张绣肯定选择袁绍。和强者南北两面夹击,曹操肯定被灭。

  贾诩却认为投靠曹操有三大好处:

  一、曹公奉天子明诏讨伐天下,这和当初自己提出的“奉国家以征天下”的战略构想是一致的,曹操有眼光,前途。

  二、袁绍强盛,我们弱小,他有我们没我们都一样,因此他们肯定不会重视我们。袁绍此人对自己的兄弟都不厚道,何况我们外人。曹操就不一样了,他还弱小,还要求生存发展。所以,他一定会需要我们,看重我们。

  三、曹公这个人不简单,他识大体,顾大局。为了天下,为了名声,他能够做出牺牲,能够先公后私,他会宽待我们。

  杀了别人的儿子,还是长子,然后放下刀枪,走到别人面前,接受别人处理。贾先生,你这个建议太冒险了吧。

  贾诩对张绣说,主公莫忧!你想啊,曹操儿子死了,人死不能复生,损失不可挽回。但曹操可以收获地盘和兵马,将军和谋士,收获心胸广阔、诚待人才的名声。这笔生意,曹操是赚大了。所以啊,你放心地去吧,没问题,我可以用性命担保。

  果然,曹操封张绣为扬武将军,让儿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结成亲家。

  对于大功臣贾诩,曹操是感恩戴德。他拉着贾诩的手说:“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于是拜贾诩为执金吾,相当于首都**局长。并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此时的贾栩,人生已过大半。他过去辅助的主公,都是三流角色,都是过渡人物。这一点他很清楚,但他没有刻意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只是尽忠职守而已。现在他已经找到了终生的靠山,和更大的舞台。刚得到张绣,曹操就想趁热打铁,劝降刘表。他问计于贾诩。

  贾诩说,刘景升此人好结交社会名流,一般人他看不上。一定要派一文名之士前往说之,方可降耳。

  曹操问荀攸,谁人可去?荀攸推荐了孔融。可见,曹操对贾诩的信任毕竟不如荀攸。

  曹操手下已有五大谋士,荀彧是曹操的大管家,荀攸是曹操的参谋长,郭嘉是曹操的宠臣,程昱是曹操的元老,还有一个非常厉害却不太受信任的谋士刘晔。贾诩想到的是,自己来得晚,出多少计策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与他人和谐相处。在大家都能够出计策时,让曹操原来的谋士先说,大家说完自己再说。当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时,不当面争执、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

  这是贾诩的职场法则。

  毛宗岗说司马昭之有钟会,犹曹操之有贾诩、郭嘉耳。郭嘉是曹操创业元老,但这里他把贾诩放在郭嘉之前,足见贾诩的重要性了。临阵料敌,运筹帷幄,贾诩的才能不让郭嘉。但由于他自认为不是曹操的嫡系,所以主动献策居少,很多时候是因问作答。

  我比曹操还大8岁,比郭嘉大23岁,53岁了,还能活几年,争什么?

  无欲则刚。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十月,许攸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之计。众人都怀疑许攸的诚心,只有贾诩与荀攸力劝曹操。曹操于是欣然采纳其计,率军出击,大败袁军。河北平定后,曹操领冀州牧,迁贾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出征荆州。刘表病死,刘琮投降,战争顺利得超乎想象。得到荆州降兵八九万,顺江东下,攻取东吴,似乎指日可待。

  有人反复问我,长江那么长,曹操完全可以多线过江,袭击孙刘后路嘛,何必都挤在赤壁前线呢。

  我想说的是,一个成年人想打一个5岁小孩,他还用偷偷跑到小孩身后吗?当时的曹操,包括所有谋士在内,对于大破东吴有着必胜的信心。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与诸公共享富贵,以乐太平。

  在曹操得意时,只有贾诩站出来说,给曹操泼了一盆冷水。

  他说,现在我军已经疲惫,荆州人心未稳,打仗的条件没有完全具备。而东吴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定会聚集力量,背水一战。敌我对比,我军并没有必胜的条件。相反,如果我们大力发展荆州经济,封赏官员,抚安百姓。几年之后,不用征讨,江东就会拜服。微小的理智的声音很快就被期望胜利的巨大喜悦、盲目自信淹没了。

  结果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而归。这还不算。曹操辛辛苦苦得来的荆州,也被孙权和刘备瓜分待尽。以此造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很长时间没有扭转。

  如果曹操能够整治荆州,加强统治。再破坏孙刘联盟,蚕食东吴辖地。相信用几年的时间,曹操完全可以打败孙刘,一统天下。在我强大于敌人数倍的情况下,竟然放弃进攻,不打赤壁之战,这绝非一般人的眼光所及。赤壁之战后,在曹操的有生之年,曹军在南方一直没有作为了。

  曹操的其他谋士大都来源于袁绍,他们协助曹操平定了北方。西方,还是曹操的处女地,但这里是贾诩的地盘。他帮助曹操平定了马超、占领了汉中。

  建安十六年(211),以骁将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在战场上,马超打得曹操割须弃袍,坚守不出,无计可施。

  贾诩建议,兵不厌诈,可用反间计,令韩、马相疑,则一鼓可破。曹操抚掌大喜,就是高兴地拍巴掌。他说,天下高见,多有相合。文和之谋,正吾心中之事也。

  曹操是不是已经有这种想法并不重要,领导怎么说就要怎么听。

  第二天,曹操在阵前与韩遂单独对话。他回来后得意洋洋地对贾诩说,你知道我阵前对语的用意吗?贾诩当然知道,他还知道领导在得意的征询自己的意见,所以一定要拍马屁。贾诩说,此意很妙。但是,效果有限。我有一策,让韩、马自相仇杀。曹操这时候不说天下高见,多有相合的话了,连忙问计。贾诩说,马超有勇无谋,不识机密。丞相您可以亲笔作一书,写与韩遂,字迹要写得模糊一些,特别是要害处,自行涂抹修改,然后封送给韩遂。而且,这件事还要让马超知道。

  我相信马超一定会来看这封书信。他看见上面要紧去处,都是图抹的痕迹,肯定会怀疑是韩遂干的,而且这封信和您今天单骑会语有关。这样,马超、韩遂的矛盾会加大。同时,我们暗结韩遂部下诸将,使互相离间,马超可图。

  贾诩这一毒计,让勇猛异常、率十万大军的马超被打得只剩下三十个骑兵,无家可归。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率军十万征讨张鲁,被大将庞德拒在关外。爱惜庞德武艺超人,曹操想收为已有。贾诩说,我知道张鲁手下有一谋士,叫杨松。这人最大的爱好就是收受贿赂。我们可以以重金买通此人,让他在张鲁面前诬陷庞德。这样,我们就有机会收降庞德了。

  曹操说,此计听起来不错,可是南郑大门禁闭,如何进城?贾诩说,明日阵前交锋的时候,我们诈败佯输,弃寨而走,使庞德占据我寨。晚上,我们再来劫寨,庞德必退入城。我们选好一能言善辩之士,让他扮作庞德士兵,杂在阵中,就可以入城了。

  结果不出所料。曹操顺利得到庞德,又招降张鲁,占据东川,离统一天下又进了一大步。

  此时,刘晔、司马懿都劝曹操继续南下,进攻益州。可能是因为当初赤壁的教训,曹操此次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西部刚刚平定,南部关羽领军又来犯境。

  曹操手下大将庞德请战,率领七军去抗关羽。为了显示决心,庞德备了一口棺材,要与关羽一决生死。

  曹操听后,十分欣喜,“庞德忠勇如此,孤何忧焉!但贾诩却看出其中的问题,他告诉曹操,战争需要平和的心态,不需要激动的情绪。有了情绪,就容易被对手利用。庞德不顾一切地与关某决死,这是一个把非常危险的预兆。

  曹操听后,急令人传旨戒庞德曰:”关某智勇双全,切不可轻敌。可取则取,不可取则宜谨守。“

  庞德不听,果然被关羽刀斩。

  好不容易外部太平了,内部的争斗开始了。曹操几个儿子纷纷培养自己的势力,朝中大臣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

  不选择,就没有机会。选择了,就会得到曹操的怀疑。选择错误,比不选更麻烦。

  贾栩早已看透这一点,凭他的眼光,早已判断这个人选是曹丕。

  我要帮助曹丕,但表面上一定要和他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

  因此,当曹丕主动问计于自己时,贾诩就说,希望将军修养品德,勤于学习,日夜孜孜不倦,不违背作儿子的道义,这就够了。这些话听起来朴素简单,而且劝人为善。外人听了,只能说贾诩说得不错,但心里想,这不是废话吗,还用你贾诩说?但是这里面的话,曹丕明白了。才能是次要的,品德是主要的。让曹操感受到父子亲情、真情,感受到曹丕的孝心、关心。这是一种看似普通,却最有效果的手段。

  以后,凡是曹操出征的时候,曹植就发挥所长,歌功颂德,发言成章,让曹操十分高兴。而曹丕则相反,他边哭边说,父亲,你建多大的功业,取得多大的胜利都不重要,希望您保护身体,平安回来。

  两人相差如此之大,不由得让曹操陷入深思:植儿说得好听,他是不是在演戏?丕儿真心对我,重视父子亲情,让我感动。

  关于立谁为世子的问题,以曹操面前,贾诩 是想隐藏自己的态度。但还是躲不过。

  这天,曹操找来贾诩,当面问个究竟。

  贾诩飞快地想着应对之策,原则是:

  1、 目的是劝立曹丕。

  2、 一定要顺着曹操的心意,不能有大的偏差,让曹操不满。

  3、直接说出来,肯定会引进曹操部分儿子们的不满,以及一些大臣的反对。所以要注意方式。

  于是,贾诩摆出一幅思考的样子。

  曹操就问他,你只要给我名字就行,还考虑什么。贾诩回答说,我正在考虑袁绍父子、刘表父子的一些事情。

  曹操知道了贾诩的答案,又为他的狡猾逗笑了。于是立长子曹丕为王世子。

  220年,曹丕顺利登基,封贾诩为太尉。

  223年,曹丕想起兵出征,他问贾诩:“朕欲一统天下,先取蜀乎?先取吴乎?”

  贾诩回答:蜀主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能治国。东吴孙权识虚实,陆逊屯兵于险要。现朝中诸将,都不是孙权、刘备的对手。即使是陛下您亲自出征,也不一定能够获胜。

  我们只可持守,以待二国之变。

  曹丕不听,三路大军都大败回来,于是喟然叹曰:“朕不听贾诩、刘晔之言,果有此败。

  后来听说刘备死去,曹丕心想,贾先生不是说以待两国之变吗?现在机会来了,于是准备起兵讨伐。贾诩劝阻说,刘备虽亡,必托孤于诸葛亮。亮感刘备知遇之恩,必倾心竭力,扶持嗣主。陛下不可仓卒伐之。

  曹丕不听,又无功而返。

  这一年,贾诩也去世了,终年七十七岁。在那个人均寿命都不长的时代,魏室的许多老臣都故去了,包括荀氏叔侄,郭嘉、杨修、程昱、还有会保养的董昭。

  四十五岁起步,五十二岁归顺曹操,之后又为曹操工作了二十一年。

  同志们,健康是本,长寿是福啊。

  贾诩知道,自己没有随曹操起家,归顺之前还让曹操屡屡受挫,加上自己策谋深长,种种因素都会引起曹操猜嫌。于是他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不与高官结亲。

  这就是他的生存之道。

  易中天说他是三国演义里最聪明的人。

  我哪是聪明的人,要说聪明,杨修比我聪明多了。我是智慧的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是毒士。

  归纳贾诩:

  李傕听贾诩两次,成功;不听两次,失败;

  张绣听贾诩四次,成功;不听一次,失败;

  曹操听贾诩两次,成功;不听一次,失败;

  曹丕听贾诩一次,成功;不听两次,失败;

  成功率,百分之百。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