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 为何诸葛亮总陷缺粮困境?
时间:2020-04-09 18:55   来源:历史风云派   责任编辑:沫朵
  原标题: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 为何诸葛亮总陷缺粮困境? 

  在蜀汉诸葛亮壮志未酬的北伐战事里,“缺粮”一直是桩让人痛心的憾事。多少次战事的关键时刻,都因粮食接济不上含恨退兵。如此遗憾,也叫后世许多质疑诸葛亮军事能力的票友,找到了“诸葛亮不行”的由头:人家战国七雄打了几百年都不缺粮,就你诸葛亮缺粮?

  但这事儿,真不能这么比。首先一个事实是,谁说战国时代,“战国七雄”们不缺粮了?

  在那近三个世纪的“战国争霸”时代里,“缺粮”一直是“战国群雄”们公认的难题。以春秋晚期《孙子兵法》的总结说,如果要组织一场“带甲十万”的大战,就需要“千里馈粮”,且“日费千金”。对于当时“春秋战国群雄”里的任何一家来说,这都是个负担极重的天文数字。战国时代的许多惨烈战役里,粮食问题更是胜负手,比如著名的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正是长期对峙导致粮食枯竭,陷入“赵无食”的困境,甚至“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这才不得不冒死一击,导致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战国时代,列国的变法图强运动,都是围绕着“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做文章。因为谁家的粮食保障最充足,谁就能够在这场角逐里笑到最后。而那个时代,把“解决粮食问题”做到极致的,正是最后一统天下的强秦。比如著名的秦国商鞅变法,其核心就是“决裂阡陌,教民耕战”,从而使秦国粮食产量激增,这才“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强大的农业生产,就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底气。

  但即使这样,面对连年用兵的大战,哪怕强如秦国,粮食吃紧也是常事。同样是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打到了“无食”,获胜的秦国也是“国内空”,粮食消耗十分巨大。为了确保战时粮食充足,秦国也有严格的军粮征收制度,按“户”来征收军赋,征收标准是“三分取其二”。秦国变法后大幅增产的粮食,绝大多数都用于战争。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可想而知负担有多沉重。

  而在粮食运输环节,当时的秦国,更是走到了列国的前面。在战国中后期秦国兼并列国的战争里,秦国的陆路运输通道,有东部的崤函道、东北的晋南豫北道、东南的武关道以及西南的秦蜀道。正是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确保秦国能快速运粮调兵,对中原列国发起一次次打击。

  更起到决胜关键的,当属秦国的水上交通。强大的秦国造船业,令强秦在渭水黄河长江各条水路线路上,都形成了畅通的运输网。秦国使臣张仪就曾向魏楚等国得意标榜,秦军从巴蜀沿水路出发,凭着强大的水运能力,一天就可以行进三百多里,且“不费汗马之劳”。秦国对中原列国的绝对优势,以及一统天下的结局,就来自这强大的“补血能力”。

  而比起当年强秦这农业生产发达,且水陆交通顺畅的后勤条件来,同样是“缺粮”,近四个世纪后诸葛亮遭遇的,却是“地狱难度”。

  首先是粮食生产能力。战国时代时,坐拥关中平原与巴蜀平原“产粮基地”的秦国,农业生产能力早已领先列国。而诸葛亮执政时期的蜀汉政权呢?手里只有巴蜀平原这一块地,且汉昭烈帝去世后,留下的是一个损失惨重且物资匮乏的烂摊。蜀汉账面上的人口,直到263年亡国时,也只有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人,劳动力十分稀缺。

  就是在这样的烂摊上,诸葛亮开始了他“重农积谷”的治国策略,重新整修了秦代时留下的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还新修了九里堤与大小诸葛堰,在外有战事内部劳动力不足的困境下,他更坚持“精兵”政策,无论战事如何吃紧,都不能妨碍士兵正常退伍归乡,于是“去者感悦”“往者愤踊”,士气与生产积极性大为提升。

  诸葛亮“开府治事”仅仅五年,蜀汉就储备了充足军粮,支撑了他震撼天下的北伐大业。而在诸葛亮去世后,他生前的农业国策,也继续造福着蜀地百姓。蜀汉亡国时,巴蜀大地仍是一片“百姓布野,余粮栖亩”的农业景象。国小人少的蜀汉,能够硬扛曹魏四十二年,重要一条,就是诸葛亮的农业心血。

  如此农业成就,放在三国时代的生产条件下,确实是不折不扣的奇迹。就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发出了服气好评:“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但对于志在北伐的诸葛亮来说,当时比粮食生产更“高难度”的,却是战时粮食的后勤运输。比起四百多年前,可以凭借蜀地汉中发达的水运交通网,率领汉军“暗度陈仓”的“兵仙”韩信来,诸葛亮北伐时的条件却大不同:由于地震等自然因素影响,战国至楚汉争霸时期流经蜀地的古汉水支流,此时早已断流。曾“助力”韩信的发达水运网,自然也不复存在。于是要供应诸葛亮北伐所需的粮草,几乎就只能翻山越岭(祁山部分地区可通漕运,但输送量十分有限)。

  这样的恶劣条件下,诸葛亮的北伐,难度当然也大得多。蜀汉与曹魏的东部边界,是海拔两千米以上,绵延八百里的秦岭山脉,对面的曹魏政权,其人口兵力都在蜀汉六倍以上。哪怕路线最短运输最方便的祁山道,也是山岭崎岖。所以为何诸葛亮每次北伐都是“出祁山”?只能从这里冲过去。

  于是,哪怕蜀汉的存粮再充足,面对如此恶劣的运输条件,缺粮,依然是诸葛亮时时刻刻会遭遇的威胁。几次关键的大战,更是因为“缺粮”而功亏一篑。围攻重镇陈仓二十天,最后不得不因缺粮而撤军。重创曹魏司马懿的卤城之战,本可继续扩大战果,也因中书令李严运粮不力,只能含恨撤兵——哪怕有一次,粮食能跟得上,诸葛亮北伐的历史,都极有可能改写。
 
  也正因如此,比起战场上的奇招迭出来,为“缺粮”问题,诸葛亮也没少花心思。他北伐的首要目标,就是占领陇右,为北伐夺取一块保障充足的后勤基地。而在他人生最后一次北伐前,为缩短运粮距离,他在汉中黄沙平原开辟了屯田,还在临近曹魏边境的新谷口建立粮仓。当老对手司马懿故伎重演,与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峙,企图“饿死”诸葛亮时,当时的蜀汉军队,不但粮仓充足,且又开辟新的屯田。如果不是心力耗尽的诸葛亮病故军中,这一仗,完全能继续熬下去。
 
  能把“缺粮”问题解决成这样,如此诸葛亮,放在三国时代,已是最优秀。
 
  更重要的是,就是在这兵少缺粮,且天时地利全吃亏的北伐战役里,面对绝对优势的曹魏大军,“奇谋为短”的诸葛亮,却一次次打出战术妙笔,战场上多次重创司马懿,杀得这位未来的“晋高祖”不敢应战,只能闭门自守,凭着国力与运输的优势干耗。此情此景,也恰如裴松之的一声嘲讽:“仲达(司马懿)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诸葛亮)自来自去。”

  这“缺粮”难题,造就了诸葛亮“自来自去”的战场传奇,让后人更加理解这位名相的智慧与担当。同时,更有着发人深思的回味:粮食安全问题,无论历朝历代,无论和平战争,都是不容忽视的,关乎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