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7年泸州市精准脱贫的三份“答卷”
去年,泸州市推进精准脱贫,完成了8.3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所取得的成效,可从下面三份答卷看出。
答卷一:易地搬迁“泸州经验”吸引《半月谈》网关注
以前,尽管山上缺水,但古蔺县大寨苗族乡富民村的王文平怕下雨。大雨一来,地处陡坡上的田土就一块块往下塌,他家30多年前盖的木房子更是透风漏雨。山高地薄,王文平看着一双儿女,再望望大山,这位40岁的苗族汉子觉得“有劲却没处使”。
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王文平花钱不多就搬进90平方米的砖房。“山下活多,打零工半年就挣了1.5万多元。”刚脱贫的王文平“浑身都是劲”:用2万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养了12头猪,种的木瓜有专合社收购,结合乡村旅游建农舍接待游客……
易地搬迁所需资金巨大,许多地方面临筹资难。易地搬迁不能让贫困户背债,但地方财力弱,国家补助的各类扶贫项目资金规模小,且资金逐年下达,易地搬迁不可能“今年搬一点,明年搬一点”。如何解决筹资问题呢?
2015年底,中央出台文件,提出可利用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即贫困区县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因集中建设新居和复垦旧居土地,可腾出相当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并出售给省内发达区县以获取资金。
尽管有政策支持,但易地扶贫搬迁要先建新居,再拆旧居,然后复垦,最终才能形成可供交易的土地指标。现实中存在的“时间差”,成为释放政策红利面临的尴尬。为此,我市决定参照项目收益债的方式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复。
按照规划,泸州市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总投资60.5亿元,其中自筹资金40.5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6%,剩下20亿元通过发行债券解决。
2016年9月,泸州市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用于解决古叙两个 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缺口。该债券一经推出,就得到市场认可,首期5亿元额度认购资金高达近35亿元,缓解了扶贫搬迁的资金难题。
在生态搬迁和移民安置一批上,我市去年把贫困群众住房安全保障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来抓,用好2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方案设计、统一施工管理、统一要素保障、统一检查验收的“五统一”要求,集中力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全年累计完成搬迁1.07万户4.3万人。
为此,去年,《半月谈》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报道泸州易地扶贫搬迁经验。
答卷二:合江县整县摘掉“贫困帽”
乌蒙山片区是四川省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区域,计划2017年有两个区县实现摘帽,合江县就是其中之一。
合江作为乌蒙山连片贫困地区中的省定贫困县,如何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更加精细、精准?合江人认为,贫困需要标本兼治。如果贫困户对政策扶持太过依赖,而没有实现自食其力,一旦离开政策扶持,自然又会返贫。所以,必须发展产业作为支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为贫困户制定长远的增收方案。
对此,合江县采取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方法。“长”就是鼓励贫困群众发展荔枝、真龙柚种植等长线产业,尽管需要四五年的管护,但一旦开始挂果,将在未来几十年持续提供经济收入。“短”就是在未挂果的四五年期间,引导贫困户发展一些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小型家禽养殖作为过渡。
根据贫困群众实际情况,合江县通过“一户一策”鼓励贫困户合理利用资源,发展林下养鸡、稻鸭共栖、稻鱼共生等特色养殖业,并按照农旅结合理念,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多渠道增收致富。这些措施实行后见效,帮助合江县整县摘掉“贫困帽”。
林中友是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人,全家4口人。林中友患有脊柱骨质萎缩疾病,其妻子患有肺气肿,两个儿子都在读初中。种点庄稼不够一家人吃,一家人生活困难。
后来,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解决了林中友住的问题,健康扶贫加教育扶贫解除了他们一家看病读书的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有收入了。
林中友说:“去年,村上介绍我外出打工,安排我妻子打扫卫生,又喊她去扶贫车间上班,这些都是每月拿工资的,安逸。”
此外,林中友还通过借贷3万元扶贫小额信贷,投资入股到温氏养猪场和真龙柚博览园,每年至少可以拿到2100元的分红。
合江县整县摘掉“贫困帽”的成效,引起了央视的关注。在央视《新闻联播》“砥砺奋进的五年·扶贫蹲点日记”栏目中,播出了《石堰村:产业促增收,脱贫路上幸福多》新闻,报道了该县合江镇石堰村在政府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下,补齐发展“短板”,打造荔枝产业增收亮点,依靠实干从贫困村名单中退出,村民生活发生巨大改变的故事,时长达到2分36秒。
答卷三:“第一书记”扶贫一线投入真心真情
“何书记,请到我家吃饭。”去年年底,纳溪区龙车镇鼓楼村不少脱贫户争相邀请“第一书记”何彦华做客,原因是不到10个月的时间,何彦华就让他们脱了贫。
何彦华很快乐,让村民致富的目标实现了,但他婉言谢绝了村民的好意。
前年2月,纳溪区农业局选派有着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何彦华,前往鼓楼村担任“第一书记”。已过54岁的何彦华,开始了驻村工作。
鼓楼村是四川省级贫困村,也是纳溪区海拔 的村之一,平均海拔750米。该村山多田少,交通不便,特别是村组公路不通畅,地质灾害多。由于村里基础设施差,没有一个主导的致富增收产业,村里青壮年劳力纷纷选择外出务工。
由于鼓楼村地势偏僻、山高坡陡,何彦华每天徒步去村民家了解情况不便,不仅走访的农户少,而且还很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何彦华购买了一辆单车走村串户。
花了一个月时间走访后,何彦华了解到该村致贫的主要原因: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缺乏劳动力,部分村民疾病缠身,村民脱贫成本高、难度大。
考虑到鼓楼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何彦华借助龙车镇着力打造“泸州大阳台、养生鼓楼山”为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业的东风,鼓励村民根据自身条件发展农家乐、养殖鼓楼山土鸡、腌制鼓楼山腊肉、种植鼓楼山竹笋等途径增加收入。
何彦华思考着,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关键是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于是,他把自己的电话告知每位贫困户,欢迎大家给他打电话,咨询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的问题,尽最大的努力为大家排忧解难。从此之后,何彦华的电话成了热线,他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
10个月时间,依靠养鸡养鸭等方面的收入,鼓楼村建档立卡的3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该村退出贫困村序列。由于工作成效突出,何彦华去年获得全市 “第一书记”荣誉
去年,我市把干部驻村作为扶贫攻坚的“精准滴灌管道”,市、县机关(单位)选派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扶贫措施到户到人。“第一书记”奋战在扶贫一线,投入真心真情,真蹲实驻,做到“不脱贫不撤退”,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