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川都江堰:“方便之处”成“文明之窗”
过去,提起“厕所”,总让人联想到“脏乱差臭”,而在四川都江堰,提出厕所,人们总会感叹一句:美观、舒适、方便。近年来,都江堰市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名城目标,不断加大公厕建设力度,做到设计建设现代化、管理服务人性化、技术水平智能化,使公厕在总体数量、分布、品质上与城市发展保持了同步,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公厕已不仅是社会大众的“方便之处”,更成为都江堰这座城市的“文明窗”。
坚持高标准科学规划,充分彰显旅游城市特质
都江堰市坚持对标一流,邀请国内知名规划机构,对全市的公厕进行规划设计,切实解决公厕数量不足、品质不高、结构性失衡等问题,彰显了旅游城市特质。
数量满足需要。在规划公厕的数量及点位上,全力克服选址难、落地难等困难,充分考虑旅游城市游客多、外向型强、影响面广等实际,按照先景区后城区的方式,按照国家规定数量的上限规划布局,做到景区公厕密度不少于5座/km2、城区(场镇)公厕密度不少于4座/km2,。目前,景区有64座公厕,游客5-10分钟能找到,城区(场镇)有166座公厕,市民15分钟内能找到。同时制定了《都江堰市城乡环卫设施专项规划(2017-2020年)》,到2020年,全市城区(场镇)再新改建公厕124座、天府源田园综合体新改建公厕18座,有效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结构科学合理。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需要,综合考虑人口流动特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实际,在城区(场镇)现有166座公厕布局的基础上,以城市二环及以外区域为重点,打造10分钟公厕圈,规划补建57座、改建17座公厕,切实解决城乡公厕结构性失衡问题,促进城乡公厕结构与人口密度、全域旅游布局相匹配。
打造公厕综合体。着眼未来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在城乡公厕规划布局中,采取“1+1>2”的方式,借鉴北京市正在开展的“第五次公厕革命”做法,到2020年,在全市景区、城区(场镇)、重点项目区等区域规划10个以上集智能科技、基本公共服务、景观绿色为一体的公厕综合体,成为市民的“第五空间”,让城市更便捷、游客和市民更舒心。
坚持特色化新建改建,倾力打造旅游城市名片
都江堰市在公厕建设过程中,坚持分步建改、融入文化、体现关怀并积极探索以商养厕模式,促进公厕成为旅游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分步建改。按照“公厕与环境融为一体、公厕为城市增质添彩”理念,分类制定景区、城区(场镇)、农家乐(乡村酒店)公厕和农村户厕提档升级标准并分步推进实施。先后投入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新改建公厕161座,其中64座景区公厕全部达到旅游公厕2A级以上标准。2016年,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荣登国家旅游局国庆假日旅游“厕所革命 景区”红榜,被中央电视台报道。目前,已制定农家乐(乡村酒店)公厕、农村户厕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改造提升1200座农家乐(乡村酒店)公厕,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改造。
体现人性关怀。公厕的建改注重人性化设计和特殊人群关爱。景区公厕和城区(场镇)90%以上公厕均配置残障人士专用设施、婴儿台等设施,免费提供wifi、充电、手纸、洗手液、烘手器等物品。新建公厕男女蹲位数比例达1:2,改建公厕男女蹲位数比例达1:1.5,有效缓解了旅游高峰和女性入厕难问题。特别是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率先完成15座公厕增设第三卫生间并升级为3A级旅游公厕,成为四川全省旅游景区公厕改建的示范,新华社、人民网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及网站多次深度报道。2017年9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调研时给予高度肯定。
彰显地域文化。着眼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建设,以特有的“山、水、道、熊猫”文化元素为重点对景区、城区公厕进行外观升级,促进106座公厕与城市、环境相融,成为可阅读的建筑。特别是景区公厕,按照“一厕一主题”方式打造,公厕外观注重体现古色古香的川西民居风格并与景区环境融为一体,公厕内部装饰体现都江堰文化的字画、小饰品、小挂件等,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彰显了公厕的特色化、艺术化,外来旅游参观的游客均停下脚步拍照留念,受到一致赞誉和好评。
探索以商养厕。坚持“小厕所、大产业”理念,注重撬动社会资源参与“公厕革命”。制定了《都江堰市城区及重点旅游通道直管公厕市场化管理服务实施方案》,正在研究将119座城乡公厕纳入市场化服务的路径和方式,构建财政投入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公厕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解决公厕“常态化”管理的资金保障问题。同时将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金、拍卖特许经营权、业主购买服务委托专业公司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认养以及“厕所+综合开发”模式,拓展公厕配套服务功能,确保公厕建设管理的“长治久安”。
坚持精细化管理服务,充分展示旅游城市形象
都江堰市在公厕管理服务方面通过精细管理、建立公厕联盟、推行全时开放、注重智慧服务等,给游客和市民提供便捷温馨的入厕环境,彰显城市温度,展示城市形象。
精细环节管理。制定专门考核办法,每座公厕配备1-2名保洁人员,公开投诉电话,把精细管理贯穿公厕使用、维护、延时各个环节。及时清理污垢、地面积水,做到干净无味、空气清新。及时维护维修、补充用品,做到窗明镜亮、随用随新。强化定人定岗、定期督查,做到“日检查、周通报、月考核”,促进全市所有公厕实现巡查全覆盖。
建立公厕联盟。按照全域覆盖理念,多要素整合资源参与厕所革命,引导全市酒店、企业、商家等单位厕所有序对外开放,试点将临街临景机关事业单位厕所免费开放。目前,已对外开放厕所近100座,为市民游客和重大赛事活动举办提供了重要保障。后续还将采取“财政补贴+行业自律+群众自治”的方式,有序引导所有企事业单位、酒店、商家的厕所免费对外开放,形成“固定式公厕为主、移动式公厕为辅、商家厕所为补充”的全民公厕共用格局。
推行全时开放。针对旅游城市夜生活较多、时间持续较长实际,制定了《都江堰市公厕24小时开放实施方案》,按照“夏冬有别、夏扩冬缩”的方式,在城区夜间人流量较多的商圈、楼宇、街区实行公厕24小时开放。目前主城区已开放20座、乡镇已开放16座,后续还将进一步细化公厕24小时开放指导细则,按照每年全时开放不低于20—30%的比例,与国际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同步,实现城区(场镇)公厕全部全时开放,彻底解决游客和公厕都“怕黑”问题。
注重智慧服务。已完成全市所有公厕的坐标测绘,正在研发“公厕电子地图”、手机APP软件,并在“遇见都江堰”微信公众号中新增了找公厕功能。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建立了大数据系统,设立了公厕评价模块,正在开发公厕评价程序,植入微信当中,根据游客评价进行整改,有效提升公厕服务品质。在公厕门口或公厕周边设置天网、“雪亮工程”等监控设施74座,有效提升了公厕远程管理的及时性。同时还将按照国家“智慧公厕”建设的总体安排,强化对“智慧公厕”的研发和投入,以每年30%的比例,到2020年,促进全市公共区域的公厕全部建成智慧型公厕,成为成都城乡公厕建设管理示范和旅游城市标杆。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