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连通、设备的安装仅是基础,队伍建设只是平台,还需有米下锅。“米”从何而来?武胜的答案是,主要靠自己。在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基本完工之后,武胜县紧锣密鼓地加快建设教育管理、教育资源等三大平台的建设。
建好教育管理平台。为了让设备能使用、好使用、常使用,县教科体局出台考核办法,以县电教馆为龙头组成督察组,综合考核各学校设备使用、维护设施、资源建设和教学科研进展情况,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校年终绩效考核。
建立教育资源库。各学校健全中小学 教师网上辅导课程体系,网络视频平台和网络教研平台逐渐完善,为教师获取网络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提供便利。武胜中学升级了校园网,并与江西金太阳合作,教师备课、组卷进入“快车道”;烈面中学与成都七中牵手,通过网络直享成都七中的优质教育资源;中心中学与西南大学联姻,构建起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新体系;城南小学与成都泡桐树小学实行网上教研,构建起教研联合机制。
该县城域网建设有县级资源平台,内部容量高达250G,资源主要来源是县内学校教师参与的示范课、竞教课、教育教学课件、教案等,目前已收集了5000余个教学课件及大量参考教案、学科试题等资料。鼓励学校教师注册省级资源平台,从上面获取资源用于教育教学;购买部分 教育教育资源资源分享给城域网用户;网络电视台收集了数千节优质课堂实录、德育视频素材等教育教学视频资料,学校借助这些服务平台,共享教育资源。
离县城25公里的石盘小学井场基点校是一个“一师一校”教学点,学校有一至六年级共275名学生。走进教室,34岁的老师秦丽正在给五年级上语文课。笔者在教室里意外地发现了一件高科技产品,那是一台43英寸的长虹牌触控交互式电视。
这节语文课学的是老舍的《草原》。边远山村长大的孙凯从来没有见过草原。于是,秦丽打开电视机播放了教学视频资料,孙凯第一次看到了草原的样子,第一次了解蒙古族。“蒙古族同胞很友好,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我爱我的祖国。”孙凯高兴地说。
实施以互联网为背景的“互帮共建”行动。建立县城教师支教、农村教师跟班学习制度,搭建城乡学校联动平台,全县16所优质学校和38所边远薄弱学校结为“互帮共建学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互联网+教育”特色化——提升“均衡度”
“我们要以‘互联网+智慧教育’为抓手,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目标,积极构建灵动的互联网背景下“三活”高效课堂模式,常态开展阳光大课间、课外“3+N”和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促进课改成果推广。”2017年春季学校开学工作会议上,该县教科体局局长汪杰如是说。
据了解,深入实施常态课研创优质、自主课堂创高效、阳光课间创活力、多彩课外创特色的“四课同创”课改再启航工程。几年来,武胜课改得到全方位、立体式推进,构建起较为完备的课改体系。“四课同创”课改被全国课改联盟向全国推广,顺利通过省教育厅检查验收,并被列为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广项目。
烈面初中的“三三四”、双星小学“星光”、乐善学校“361”、沿口初中“四七四”、民族小学“三段六步”等课改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从无模到有模、从有模到脱模,武胜课改焕发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如何解决城乡间的数字鸿沟,通关钥匙就是要打造出智慧校园,该县将继续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让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分享给乡镇学校,让山村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平等的教育条件,从而迈上真正的优质均衡的发展台阶。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