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达川区打出组合拳助力脱贫攻坚
时间:2017-06-21 11:34   来源:中国达州   责任编辑:毛青青

“十佳乡贤”亮相首届乌梅旅游文化节为特色产业代言 
      “酒香传家,煮酒啰!”6月20日,在“乌梅仙子”清脆的呐喊声中,达川区10位百岁老人与众人一起,围着一口直径2米的大锅,舞动酒勺,再现“青梅煮酒”场景,揭开达川区首届乌梅旅游文化节帷幕。

当天上午,在酒香四溢的乌梅山广场,乡亲们品尝着刚刚出锅的乌梅酒,观看了精美的文艺演出。曾在第六届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上大放异彩的《细娃滚灯》和出自达川本地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翻山铰子”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让乡亲们欢喜得合不拢嘴。

让乡亲们更欢喜的是,近年来乌梅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偏僻山乡的脱贫攻坚进程。当天,在带领乡亲们脱贫攻坚战斗中表现突出的达川区“十佳乡贤”也来到了现场。“达川乌梅酒,百岁老人都喝的酒。”乡贤们身着传统服装,集体为乌梅产业代言。通过主持人对乡贤们先进事迹的一一介绍,激励大家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

百岁老人们个个脸色红润,精神矍铄。“我泡了一辈子乌梅酒,也喝了一辈子乌梅酒。”101岁的达川老人庞毅甫耳聪目明,口齿清楚。他说,兴盛时期,家家户户都种乌梅,乌梅酒也成为各户人家的必备酒。据《本草纲目》记载,梅“有下气、安心、止咳止嗽、止痛止伤寒烦热,止冷热痢疾之功效”。口感虽酸,但属碱性食物,常喝乌梅酒,有助于维持碱性体质。因此,乌梅酒在当地也被称为“长寿酒”。据达川区民政局统计,达川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有近3万人,百岁老人有16人。

“一百年我只爱一个人,她的名字叫‘乌梅’。”十佳乡贤之一、生于乌梅山下的四川宜华酒业董事长魏大旭多年来致力于家乡特色产业的发展,毫不掩饰他对乌梅产业的喜爱,以及做大乌梅产业的信心。

乌梅山所在地百节镇蔡家坡村,梅林虽成片,但此前村民“各自为政”,管理粗放,“春耕一大坡,秋收几小箩”。在魏大旭的推动下,通过整合资源,塑造品质,前景一度暗淡的乌梅产业逐渐恢复,也树立起当地群众靠此脱贫的信心。2011年,七联乌梅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农民土地入股,“包产到户”,5000亩梅林实现统一管理、采摘、销售、经营,乌梅走俏市场,效益大增。村支书蔡炳权告诉记者,因为乌梅,蔡家坡村甩掉了“贫困”帽子,即使小年,农民年收入也上万,比以前翻了两番,逢乌梅丰收大年,甚至翻三番。

如今,乌梅成为达川区脱贫攻坚中的亮点产业。2012年,乌梅苗种进了黄庭乡连心村。该村曾是黄庭乡 一个贫困村,因为乌梅产业的发展,已于2016年整体脱贫。

陈家乡大田坝村支书徐德明便成为推广乌梅种植、带领全村脱贫攻坚的英雄。那一年,徐德明带着党员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村民种植乌梅,邀请专家到村里开班上课,到田头手把手地传授种植技术。如今,大田坝村已经发展乌梅1300多亩,乌梅产量连年增加,农民持续增收,预计明年全村乌梅销售量达500吨。“大田坝村明年将实现脱贫。”徐德明抱有必胜信心。

乌梅产业复兴起来后,如何走得更远更长久,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乡贤是最了解农产品、也是对农产品感情最深的人,用乡贤代言农产品,能够更好解决市场对产品的信任度以及市场对产品的溯源。同时发展乡贤文化,以文化树人,涵养文明乡风,营造良好的乡村秩序。”达川区在特色产业扶贫中添加了一道新“元素”——乡贤文化。从乌梅开始,达川区试点“乡贤文化+特色产业”组合拳,通过乡贤对产品进行代言,深入研究和实践乡贤文化与农产品融合的模式,激活沉睡的资源,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力争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乡贤文化助力特色产业脱贫攻坚。

目前,达川区已发展乌梅10万亩,实现产值1.8亿元。达川乌梅和米城大米、安仁柚、双椒(山胡椒和青花椒)、达川柑橘一起,已成为达川特色农产品“五朵金花”,声名远播。达川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012年的181366人减少到2016年的50576人,特色产业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果。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女邦网 IT人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