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地理地形和气候水文,造就了云南丰富的水资源和多样的水域环境类型,由此也孕育了云南丰富的土著鱼资源。然而,随着过度捕捞、水质污染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等因素的影响,云南土著鱼一度濒临灭绝。可喜的是,随着龙开口、糯扎渡、功果桥、黄登鱼类增殖站的先后建成投运,一批云南土著鱼又重新游回了江河。
四川省八成湖泊鱼类濒临灭绝
云南有559种鱼类记录,其中土着鱼527种,淡水鱼类记录种数全国第一。近年来,随着人工过度捕捞、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许多游弋在江河湖泊中的云南土著鱼类消失殆尽。
据统计,近年来在渔业水域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云南省约80%的湖泊鱼种类和60%左右的江河鱼种类处于濒危状态。
以滇池土著鱼为例,滇池共有28种土著鱼,其中13种是特有种类,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有关专家对滇池土著鱼的调查发现,目前,整个滇池流域只剩15种,在湖体仅剩5个物种(鲫鱼、泥鳅、黄鳝、乌鳢、云南鳅)还有少量个体得以存活。一些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金线鲃、银白鱼几近濒危,中华倒刺鲃、多鳞白鱼、云南鲴等被列为绝迹的鱼类至少20年未出现过。
而受电站建设的影响,不少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被修建的大坝阻隔,其栖息地及洄游路线受到干扰,让其面临危险甚至绝种境地。鱼类会因大坝修建而改变其生活路线和生活周期,导致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发生较大变化。
人工繁殖要攻克多重难关
目前,云南有记录的土著鱼类有527种,有36种人工繁殖成功,占总数不到1/10。其中,有16种是由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独立或参与 驯养成功。
据云南省渔科院科研处处长冷云研究员介绍,一种土著鱼人工繁殖成功,要攻克重重难关。对一种土著鱼进行人工繁殖,首先要对野生的土著鱼进行人工捕捞,然后驯养成活,驯养成活了之后,还要保证鱼的性腺要发育成熟。野生土著鱼从野生的环境中进入人工干预的环境中生长,由于自然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使能够顺利成活下来,其性腺的发育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为此,将野生土著鱼驯养成活,并保证其性腺发育成熟,是实现人工繁殖需要攻克的两大难关。”
近年来,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和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委托,云南省渔科院承担了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澜沧江苗尾—功果桥水电站、澜沧江黄登水电站以及金沙江龙开口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的4个鱼类增殖技术研究项目,项目涉及14种云南珍稀濒危土著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其中,短须裂腹鱼、岩原鲤、鲈鲤、细鳞裂腹鱼、光唇裂腹鱼、叉尾鲇、巨魾等7种土著鱼的繁殖已经成功。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