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下午,沈昌健在油菜试验田查看,并作笔记。
11月3日下午,天气转暖。
在临澧县柏枝乡杨桥村的一块油菜试验田里,沈昌健正在查看油菜的生长情况,并记在日记本上。他的母亲何秀英也在劳作。4年前,70岁的沈克泉永远离开了这块油菜田,留下了一个“油菜梦”。这个梦,已经做了35年。
子承父业。此时此刻,油菜离开花的季节还很远。没有耀眼的金黄,只有一片新绿。“油菜梦”不仅仅由金黄与新绿组成。优质高产,才是“油菜梦”的内涵。
“手中有个宝,开动脑筋搞。”
——油菜试验日记,写了23本
培育杂交油菜,是专家的追求,也是农民的追求。杂交出优势。如同袁隆平痴迷的杂交水稻一样,沈克泉、沈昌健钟情的杂交油菜,最终造福的是人类。
“克泉立言:手中有个宝,开动脑筋搞。”这是沈克泉1978年写在第一本“油菜试验日记”上开头的一句话。扉页上还用粗黑的笔触写了“一棵油菜的研究”7个大字。这样的笔记留下了23本。
父亲走了,留下了母子。“油菜梦”没有泯灭,而是更加旺盛。
“重用材料,播期9月16号,前4排7类,后一排5类。”这是沈昌健在自家的5亩油菜试验田里,为1株油菜育种材料写下的白色标记。300多株油菜育种材料旁,他立着300多张写满“暗号”的标记。
油菜田对面的山坡上,一座坟墓静静地矗立。“让我日夜守护这些油菜”。2009年,为研究杂交油菜发誓“不成功不剃须”的沈克泉老人去世,家人含泪遵从他最后的心愿。
离试验田只有几脚路,就是沈昌健的家。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是两台用于冷藏种子的冰柜。天井里,摆满了装着种子的小盒子。
沈克泉发现野生油菜时,沈昌健还只有11岁。
沈克泉本是个养蜂人。花为蜜之源。每年4月底,当临澧的油菜花谢了,他就带着蜂箱到贵州山区去,让蜜蜂去采乌桕花蜜。养蜂人也是赶花人。
1978年6月8日,沈克泉的命运在这一天改变了。他在日记本上写道:“我进大山,观察野花野草的生长,考察蜜源,在无人种植的山坡上发现几株野生油菜,生长结构特别好,其根部有效分支发达……”
贵州高寒山区的野生油菜竟然开着花。想起常德大地的油菜5月份就已成熟收割,沈克泉仿佛捡到了宝贝,兴致勃勃地把野生油菜带回家乡播种。他梦想,野生油菜能在临澧生长、培育,成片成片地开花,他和蜜蜂都不用长途跋涉到贵州山区了。
其实,沈克泉不经意中犯了一个错误。高原与平原、丘陵,油菜花的花期本来就不同步。高原的油菜花开得要迟。将6月份开花的贵州野生油菜花移植到临澧这样的丘陵地带,6月份是保持不了花期的。
但野生油菜花带回了。沈克泉考虑的已经不是蜜蜂采蜜的问题,他要搞油菜研究,搞杂交油菜。
这不亚于一次长征。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