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佛学思想开始流行,是在公元前5世纪,以后逐渐扩展发达起来,一直到公元10世纪大乘佛学在印度衰微,前后经历了一千五百年。 在这漫长的时期里,印度佛学的学说本身也经历了好几次大的变化:由原始佛学到新派佛学,再后又发展成大乘和小乘,大乘本身也还分初、中、晚期之分,这是很明显的几个阶段。
从世尊讲法时起,佛法(经文)是在民主大讨论、大辩论中发展成长的,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辩经”。这种论辩的集体智慧使佛教理论层次大有提高:在“辩经”中,过去的错误理论被淘汰,正确的法理诞生了;佛教的理论不断增加了新鲜“血液”,尤其是新思想、新观点的出现,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佛学的教育,与现代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一样都是教育,只是学科不同而已。后人不准著新佛经的规定,使佛教无法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出版与时俱进的佛经。就是因为这项错误的规定,佛教在中国,除了在唐代六祖慧能出过《坛经》之外,其他祖师大德的著述基本上是对各种古佛经的经注、经解之类。即使是这些经注、经解,当时的很多著作者也是不敢于在世时发表,大都等他们作古了才由他们的学生或追随者公开。
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对比一下:我们现代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能全部使用中国齐、梁时代的私塾教材给学生们上课吗?但我们今天见到的佛教教材,仍然属实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翻译的古印度经书。换句话说,我们今天学佛者使用的教材一直停留在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水平,而时代已经前进了十几个世纪!简单的想一想:除了佛教以外,还有哪个学科能使用如此古旧的教材呢?是农学研究领域能吗?南北朝时期的齐、梁各国,当时的水稻亩产只有100~200市斤,而今天的水稻亩产是1500市斤,超过齐、梁朝水稻亩产的七至十倍。如果还沿用齐梁时期的水稻种植方法栽种二十一世纪的水稻,其结果可想而知。同理可推,佛教的教材因被人为的控制已经落后千年之多。那么,我们用古印度经院派哲学研究者著述的佛经,来教育二十一世纪的学佛者,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