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 画家叶献民的又一次个展即将在珠海举行,新画册也一并发行,作为好友,我由衷地向他表示祝贺。我数年来享受了献民兄馈赠的许多美酒,但一直未曾亲自动笔为其撰写评论,理由有二:一则叶氏的创作风貌表达的信息已经很充分,早为欣赏者和收藏家们所熟悉,更有如罗宗海、张绍城等多位知名先生切实中肯的评介在先,他人很难再发掘出新意出来。二则我与叶氏交好也非什么秘密,比如我全资赞助“广东省第五届水彩粉画展”完全就是看在罗宗海老师和献民兄的面子,唯因交情,持论在他人看来便是公也不公了。我独抒己见,说三道四,于艺术圈的褒贬尽可一笑置之,但对友人却未必有益处。或许,也是我多虑了吧。
终究还是要写写叶献民了,表述下他的心路和此一心路背后所蕴含的现实意义。想用文字换美酒也好,作另辟蹊径的挑战也好,起因就是有感欲发,我就以“说三道四”的“三”作一次八股式破题,聊聊感受。
三分
“三分”之“分”取“fen”的谐音,准确地讲应作3个尾音为“fen”的词语,即天分、缘分和勤奋。但凡任一有所成就者,无不为三者之相辅相成所致。勤奋当然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譬如农事耕耘,再肥沃的土地不加以辛勤侍弄,必然荒芜无收;而一块贫瘠的盐碱地,却任你如何辛勤劳做,也绝不可能种出庄稼来;沃土和勤奋都有了,偏偏十年九旱,剩下一年又是涝灾,如何谈得上丰收呢。故“三分”可视作“天时”、“地利”和“人和”可也。
从艺者首推天分。艺术家的天分一是喜欢和热爱,喜爱是主动进取的源动力,是勤奋的源动力,是基础的基础;天分的另一方面是颖悟,代表着吸收、消化、孕育和产生过程中的基础能力。就在最近,陈丹青接受长春《城市晚报》访谈时讲道:"我知道的孩子如果真正喜欢画画,不用去陶冶。我家里没有一个人画画,可听家人说我三四岁就很爱画画了。没有人陶冶我,也没有环境陶冶我。不喜欢画画的孩子,你把他送到博物馆,送到卢浮宫,出来还是不喜欢画画。”诚如是。
叶献民氏的艺术道路也非规律中的例外。他“从小学开始就有了画画的兴趣”,因爱成痴,从此这份兴趣和喜爱便一贯其生活的始终。有语“事无三不成”谓行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叶献民自然屡遭蹉跌,譬如历经三年多的上山下乡生活,归城后被分配当汽车司机,一干就是十四年。就是从事着与绘画完全不沾边职业的同时,叶氏凭藉一己的刻苦,硬是在画界创出一片名堂。1983年,他迎来了经过辛勤耕耘后的第一次丰收,水彩画《人康物阜》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并获得一等奖。成绩背后蕴含着多少的苦乐可想而知,或可以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来形容,我却以为这正是叶献民生得其时之处。
三栖
对于一般人的了解而言,叶氏以水彩画的成就而闻名,而事实上,叶氏精于水彩画创作的同时,兼擅油画和中国水墨画,而且于艺术市场上的表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自有其拥趸。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