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渔,让弱势群体重获尊严
有人说,最好的慈善是重修弱势人群与社会的联系,使他们获得自立的能力,从社会的“包袱”变成社会价值的缔造者。
“即便是被救助,他们一样需要尊严。”恒信钻石机构董事长、I Do基金创始人李厚霖说,“帮助他们在尊严中自立,才能真正改善他们的生活,改变他们的未来,从而升级整个社会的生态。”
这种观点的发出,显然是站在了审视世界慈善事业发展历程的角度之上。李厚霖讲述了一个案例:一个叫做源泉(Trickleup)的慈善机构曾在危地马拉部落施助贫困家庭救助计划,他们先对受助方进行商业培训、帮助设计商业计划,然后给予50美元资金用于开张,之后继续帮助其学会如何实现账目平衡,并把利润用于再投资等,如果3个月后有进展,就会给予另外50美元,以扩大受助方的生意。如今,这个曾经贫困的村庄建立了自己的学校,除了传统种植业,人们还学会了做各种生意,改造了整个村庄的生态。可以试想,如果该慈善机构并不是采取这种方式,而是一次次给予金钱和物质援助,其结果又会怎样呢?李厚霖的答案是:“慈善捐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频繁的捐助反而会使弱势群体习惯了接受,使其进一步陷入困境。这显然违背了慈善的出发点。”
李厚霖曾带领I Do基金团队八赴西藏为贫困地区儿童送去学习生活物资
正因如此,I Do | 洹艺术生活空间选择了搭建义卖平台的模式,借助商业,为被救助者树立自立的信心与希望,给予他们看得到的未来,从而改变自己的境遇。可以说,这是一种慈善方式的创新,同时也是一种慈善价值观的输出。摆脱了“施”与“得”的关系,爱才能散发出最温暖的光芒,照得更广、更远。
拥有百年历史的上海淮海中路758号,如今人们谈起这里,更多冠以了一个新名字——I Do | 洹艺术生活空间。开业不足四个月,这里便已成了淮海路的地标建筑,店铺两翼的落地窗里展示的不是商品,而是巨大的金属头颅、流动的蓝色光液、透明的水晶砂砾交织构建成的迷幻世界。从窗外走过,便仿佛走过时光,倒映在窗上对面无印良品及一众商场的LOGO都成了璀璨光影中的模糊陪衬。这里售卖钻石,品鉴艺术,重塑生活方式,还传递爱。
I Do | 洹艺术生活空间慈善画壁
IDo | 洹艺术生活空间里有一面特殊的慈善画壁,几幅由自闭症儿童创作的绘画作品正在展出、义卖中。当这些画被卖出的时候,所得款项的60%将返还给作者,40%将进入星星雨教育研究所贫困家庭救助金。买画的善者,则付出金钱与爱心,换回画作和作画人对生活的热爱。在这里,透过慈善+商业+艺术的方式,正进行着爱的传递。
创意+商业,让慈善“可持续发展”
I Do | 洹艺术生活空间的公益画展和义卖形式,其实属于慈善商业的一种。
在国外,慈善商业(Charity Business)的概念早已被提出。慈善与商业相互结合、相互影响,许多企业将慈善列为自身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推行,而众多公益组织也纷纷建立实体,通过商业运作让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步较晚,许多慈善理论并不被公众所理解,慈善商业的概念尤其如此。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曾表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文化障碍是:公众认为做慈善不需要专业人士,而且不需要成本。”这个认知误区导致许多尝试用商业模式做慈善的基金会以及将自身力量投入到慈善事业的企业都受到了人们的误解和非议,不断猜测其“商业企图”,这种严苛的审视并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
慈善组织的运作不是“钱”与“情”的较量,而是在爱的价值取向下,通过有效的商业模式来帮助其实现良性循环。单纯依靠捐款的慈善活动,一旦捐款来源中断,该活动就将宣告失败。对慈善事业来说,除了源源不断的爱心之外,源源不断的资金同样重要。
I Do | 洹艺术生活空间
I Do | 洹艺术生活空间则是一个通过积极的创意,将艺术、慈善与商业完美结合的案例。它并不将自己局限于某一个慈善领域,而是以艺术为表现形式,通过平台搭建成为众多慈善机构的出口,用展览+义卖的方式,开创商业慈善新模式,让慈善从被动捐款变为主动消费,在实现慈善机构自身造血、永续发展的同时,直接让被救助者获益,并唤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这种创新,改变了人们行善的方式,让慈善变得可行、易行,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链条。
在这场爱的“传递”中,I Do | 洹艺术生活空间只是作为一个不计任何报酬的慈善平台出现,看似简单,其背后却整合了整个恒信钻石机构的资源力量。
I Do | 洹艺术生活空间诞生于I Do品牌与国际 艺术家的深度合作,以“爱与永恒”为主题立意,正与I Do品牌打造“全世界最温暖的情感品牌”的核心理念相契合,而该活动的发起者I Do基金,更是数年来坚持在慈善事业的第一线。它们同以“I Do”为名,同属于恒信钻石机构,也同样践行着“为了爱,我愿意”的宗旨。
为了爱,我愿意
“I Do”这个标志,一直出现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慈善公益活动中。多年来,他们先后对近26000名儿童实施了包括助学、医疗、心理成长等方面的帮助。如对四川地震受灾地区实施紧急援助、八赴青藏高原为西藏贫困地区的儿童送去学习生活物资,对偏远地区儿童实施建立电脑教室、艺术心理关怀,资助四川天边小学的孩子下山读书等等。除此之外,还经常发起“爱心妈妈献爱行动”、“为打工子弟和留守儿童送温暖”等一系列日常关爱活动,以行动号召全社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自2008年以专业的基金运作投入慈善事业以来,恒信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整合旗下所有资源,将公益慈善做成了与企业并重的两份事业。李厚霖笑谈:“我们愿意为了爱,使出浑身解数。”
可以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30年,正是众多如同恒信般看重企业社会责任、将慈善事业视作己任的群体,构成了中国慈善事业的有机框架,开启了运用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的新通道。随着2016年《中国慈善法(草案)》的出台,中国慈善事业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企业也将作为影响其发展的最重要角色,通过各种创新慈善商业模式,让爱的事业走得更远。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