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园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一个让一切幻想落地的地方。无论消费者对迪士尼的各类角色是否抱有期待,迪士尼都希望能够用尽量拟真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这些角色的人格魅力。用 Bob Iger 的话说:“这里是一个巨大的物理空间……游客不仅看到听到人物形象,而是和他们互动,和他们生活。这样留下的记忆会更深刻,也会让游客与迪士尼形象之间的联系更加有力。”
这意味着从硬件设施到工作人员的行为方式都必须遵循迪士尼在电影、电视剧等一切媒体的设定。一切规定都极其细致、严格,甚至到了刻板的地步。
比如说当游客们想要和黑武士合影,后者应该表示拒绝,因为“这是一个反派最基本的自我修养”。而在加勒比海盗沉落宝藏之战的排队区,一个不大不小的房间被装扮成了海盗们的厨房,除了各种锅碗瓢盆,在墙上还能找到一道肉馅饼的彩蛋。
然而在中国,迪士尼在媒体的环节已经缺失很久——《好奇心日报》在之前的多篇报道里已经有提及,由于内容管制,迪士尼的内容近年才以电影的形式频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这个公司在中国最擅长的事情,是销售诸如文具盒和水杯之类的授权衍生品,而不是如何向消费者推销或者完善一个虚拟形象。
这让迪士尼乐园的角色变得复杂——它需要让大量不知道“梗在哪里”的人了解自己,这不会比和一个对剧情一知半解或者一无所知的朋友分享自己的观影乐趣更容易。
“我想知道一个迪士尼乐园里面,有多少米奇、多少米妮。因为扮演米奇、米妮的演员是比较固定的,在其他的地方我还会碰到它们吗?”
“米奇只有一位,因为米奇就是米奇,是真的。你在乐园里面、你在中国,只会找到一位米奇。但他时而会散步到米奇大街和朋友见面,时而会走到城堡舞台去表演。米奇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大明星,我们只有一位米奇。”
这段凌乱的对话发生在 2015 年一场关于上海迪士尼乐园设计亮点的座谈会上。媒体向迪士尼高级创意制作人吴杰锐提问,后者为迪士尼幻想工程部门工作。
1952年,迪士尼创始人华特·迪士尼正式创立了这个部门,因为他认为当时的其它游乐园不能提供小孩子和大人都能够享受的娱乐方式。
在这个早期被称为 WED Enterprise 的部门工作清单里,最主要的是制作机器人偶。华特·迪士尼当时找来了一位舞台演员跳了一支舞,然后他开始和幻想工程师们合作,希望能够用提线木偶的形式来完美复制这支舞蹈。后来,他们又开发出了可以用摇杆操控的机器人,而且操控的流程可以被录制下来,从而实现半自动化的控制。
1967年,迪士尼公司正式注册了幻想工程师这个名称,他们依然会制作机器人偶——你会在梦幻世界中的“小飞侠天空奇遇”、宝藏湾中的“加勒比海盗沉落宝藏之战”等地方看到它们——但是工作范围已经拓展至技术、迪士尼内容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小飞侠天空奇遇”这个项目当中,游客们会化身为跟着小飞侠穿梭在天空的精灵。在5年前加入上海迪士尼乐园幻想工程团队从事技术工作的 Dolce Wang 对《好奇心日报》表示,迪士尼在设计时采用了全新的悬挂式的驾乘系统,否则无法达到拟真的飞翔效果。而迪士尼幻想工程创意总监陆璟天说,迪士尼在“加勒比海盗——沉落宝藏之战”中使用到的磁力控制系统从 6 年前就开始研发,此前从未尝试过这项技术。
类似的表现还包括 3D 灯光投影技术,它让加勒比海盗沉落宝藏之战中的一具骷髅变成杰克船长,也是它让夜晚的城堡变成一场绚烂的灯光秀。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