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但增速回落明显.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农民工增量比上年减少297万人,总量增速明显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4月30《北京青年报》)
《农民工80后超半数,月均收入3721元》,是这篇报道的标题.这个标题大致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报告显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1.5%,也就是说80后农民工已经超半数了;一个是数据显示,农民工月均收入已达3721元,比上年增加236元.在社会流动加速的今天,无论是农民工结构发生变化,还是农民工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都是值得关注与探讨的.
如今,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能够看到农民工的身影.他们是风雨无阻的送餐骑士,是烈日下奔忙的快递小哥,是照顾一家生活起居的保姆,是正在绑扎脚手架的建筑工……抛家舍业来到城市打拼,不仅能够提升农民工的家庭经济承载力,也能为他们提供了一种人生突破的可能性.毕竟,相对于挖田种地的农村而言,城市集聚着更多机会和资源,能够为他们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价值实现通道,自然会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不过,对于80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到城市打拼并非只是为了多挣一些钱,然后回乡盖房子、娶媳妇、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他们更加渴望的,是能够融入城市、在城市中立足,成为一个城市的“新市民”,真正过上朝思暮想的“城里人”生活.遗憾的是,对于大多数农民工而言,受教育水平、技能素质、职业分层和价值取向等限制,通常只能做一些“没有含金量”的工作;加之婚姻、家庭压力较大,住房、社保等困境并存,农民工追寻“城市梦”的路途充满着艰辛和无奈.
有社会学学者指出,农民工进城之前生活的圈子是他们的“乡土世界”,进城之前所想象的城市生活是他们的“想象世界”,进城后生活于其中的客观现实世界是他们的“城市世界”.换句话说,从“乡村世界”到“想象世界”,再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世界”,多数农民工并非不努力,并非不渴望能够尽早融入城市,只是因为牵涉的层面太多、太复杂,涉及到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所以他们始终难以过上朝思暮想的“城里人”生活.由此可见,80后农民工超半数,我们的关注点不能只停留在收入上,更应该考虑如何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
应当看到,农民工的城市适应与城市融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让农民工的“城市世界”更加美好,让他们真正过上朝思暮想的“城里人”生活,既离不开农民工自身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等资本,更离不开制度的体恤与护佑,需要政府、社会一起来帮忙.对于政府来说,有责任和义务给农民工创造平等竞争的公正环境,主动破解制度“壁垒”,消除人为的“藩篱”,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化,让现代化成果人人共享.对于社会来说,要消除社会对农民工的成见和歧视, 不能给农民工群体“贴标签”,更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让他们少一些“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尴尬,才能让他们更有体面和尊严地立足城市、融入城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憧憬与向往更加强烈.面对80后农民工超半数的现实,我们的关注点不能只停留在收入上,关键是提升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让他们真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丁恒情)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