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精准认定,条件严苛不如多靠自觉
时间:2019-08-10 19:17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责任编辑:毛青青
贫困生资助工作旨在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使其不会因家庭贫困而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然而,如何精准认定“贫困生为贫困生”?哪些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贫困生?认定期限是多长时间?这些都成了难上加难的事。
贫困生认定工作,难在认定形式。如果将所有贫困生召集到一起,由本人介绍自己情况,然后由“贫困生认定小组成员”进行投票,这样保证了贫困生认定的公平公开,但却有可能使其变成“诉苦大会”、“比惨大会”,甚至还会伤害家境贫寒学生的尊严,违背了人文关怀;然而,如果过度强调“证明”,则容易让一些家境并不贫困甚至优越的学生钻空子,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了贫困生身份,享受到各类帮扶待遇,抢占真正贫困生的受资助机会。
近日,安徽省出台的《安徽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提出要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此外,该办法还取消了学生申请资助时需由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予以证明的环节,改为学生本人或监护人书面 。这一方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贫困生评定大会”“变味儿”现象的发生,又维护了家境贫寒学生的尊严,还减少了一部分人不择手段开“证明”的可能,将严苛的条件换成学生本人或监护人的书面 ,“凭良心认定”,回归了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初衷,确实值得全国各地效仿。
书面 要想发挥大作用,还需社会信用体系作保障。贫困的表现形式不好界定,有家境优越的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也有十分贫困的学生爱慕虚荣、胡乱花钱,同时,也并不是说,贫困学生没有偶尔 消费一把的资格。所以说,贫困生的认定,大部分还是要靠自觉,如果自身需要外部资助,那不妨果断申请,等到将来自己有能力了好好回报社会;而对于那些弄虚作假、滥竽充数的人,一旦被发现,不妨也将其视为“失信人”,让其因不诚信行为在今后的社会活动中受到惩罚。
贫困生认定工作,应该是动态的、更新周期较短的过程。贫困是一种生活状态,而且根据不同情况会在不同时限内得到改变。有的贫困家庭,可能因为几年内的辛勤劳作而使家庭状况好转;也有的家庭条件原本尚可,但因遭遇意外的突发性打击,而不得不申请贫困生待遇才能继续完成学业。所以,应保持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动态性,争取每学年更新一次,甚至穿插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开展,才能避免浑水摸鱼,也减少“漏网之鱼”。
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公平地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与其制定种种严苛的条件,不如多靠学生自觉。相信,自尊、自爱者终会自强。(石晓晴)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