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北大毕业成绩单首次公开,1949年北大物理系第一名
时间:2025-01-16 22:14 来源:搜狗热搜 责任编辑:毛青青
原标题:于敏北大毕业成绩单首次公开,1949年北大物理系第一名
他28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 科学技术奖等崇高荣誉,盛名之下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他是于敏,“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于敏,“两弹一星”元勋中 没出过国的专家,1949年,他以总成绩排名第一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投身氢弹研究后,为国隐姓埋名整整28年。今天,是于敏逝世6周年的日子,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份珍贵档案,走近于敏的故事。
“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
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幼年时代,他目睹山河破碎,立志要科学报国。
194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学习期间,于敏的成绩名列前茅。1949年,他以88.46分的总成绩从物理系毕业,排名全系第一,其中三、四年级的近世代数和矩阵行列式论两门课程,他更是考出过100分的满分成绩。
毕业后,于敏继续在北大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1951年,于敏离开北大,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启了科研生涯。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几乎全靠自己,于敏还是很快掌握了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他与合作者提出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空白。
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没有任何留学经历,因此被亲切地称为“国产土专家一号”。
服从分配,转行!“我过去学的东西都可以抛掉”
1961年,时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钱三强告诉于敏:所里决定,希望他作为副组长领导和参加中国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当时,于敏的原子核理论研究正处于可能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期,但他仍毫不犹豫地选择服从分配。
他说:“那时候中美关系非常紧张,美国派军舰带着核武器来我们近海示威,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过去学的东西都可以抛掉。我一定要全力以赴搞出来”,从那时起,于敏的名字和他的事业一起成为国家机密,无数个日日夜夜,于敏常半跪在地,埋头分析堆积如山的计算纸带。他工作的科研大楼里,一宿一宿灯火通明,大家常常为了琢磨一个问题通宵达旦。
最终,于敏带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打破了西方垄断,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在于敏、邓稼先、王淦昌等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氢弹研究终于拨云见日。
于敏在工作中(1980年摄)。 新华社发
“希望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
一生毕一事,这话在于敏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正因为他始终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投身科研,所以才能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条件下,在没有海外留学和国际交流的背景下,带领研究团队,锲而不舍深入钻研,从而在氢弹原理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为我国氢弹的成功试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片
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西部地区上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氢弹的爆炸成功,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个飞跃。这是氢弹爆炸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我国仅用时2年8个月,
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用时6年3个月,英国用时4年7个月,法国用时8年6个月。
1988年,于敏的身份正式被解密,这时他已62岁,28年的时间里,为了研制氢弹,于敏隐姓埋名,对国家机密守口如瓶,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连他的妻子都说“没想到老于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2015年1月9日,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 科学技术奖。他坐在轮椅上,华发稀疏,谦逊与纯粹溢于言表。
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极高的荣誉纷至沓来,于敏一如既往地低调。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
2019年1月16日,于敏溘然长逝,享年93岁。他生前曾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入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图片
今天,一起缅怀于敏,铭记他的名字,感谢他的功勋。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