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养生小课堂:冬季心梗易发 这五个时刻要特别注意
每年11月至次年1月都是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易发时段,再加上今冬肺炎支原体感染、甲流、乙流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这种情况更加突出。近期,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进入心梗抢救的高峰期,绿色通道以每天至少一例心梗抢救的频率在运转,心梗患者中甚至不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师李艾桐、周博达提醒,虽然心梗貌似有些“老生常谈”,但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人们关于心梗防治的知晓度和重视度仍然不够,有必要再科普一下心梗的防治知识,帮助大家过个平安年。
上呼吸道感染是重要诱因
在寒冷的冬季,人体的免疫力本就相对脆弱,尤其是有慢性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后,会导致血管收缩、身体耗氧量增加,如果体内供氧和耗氧的平衡被打破,血管的供氧能力不足,便可能诱发心梗。此外,呼吸道感染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进展为肺炎,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同样可导致心梗发生。所以,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冬季心梗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诱发心梗的原因在临床上主要有环境、饮食、心理、基础疾病4种。环境主要是指气温骤降,在寒冷刺激下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导致斑块破裂,引起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梗;习惯摄入高盐、高脂、高糖食物,以及抽烟喝酒、肥胖的人群,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易造成冠状动脉硬化、狭窄,诱发心梗;精神长期处于高压下、情绪过于激动、过度疲劳等心理变化,也有可能诱发心梗;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均会导致心梗发生几率大大提高。
综合以上因素,对于心梗高危人群的定义,在临床上也很清晰,主要是确诊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以及长期吸烟、肥胖、生活方式不健康、压力大的人群。
过去认为,心梗常见于年龄较大者,而现在的接诊情况表明,心梗已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以最近接诊的25岁和30岁急性心梗患者为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平素大量吸烟(每日2-3包),且作息极不规律,常常熬夜、酗酒。人体交感神经系统若一直处于亢奋状态,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便会增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甚至冠状动脉痉挛,这样一来,斑块就容易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闭塞,最终发生急性心梗。
另外,长期运动过量、过度疲劳,也会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容易诱发心梗,所以人们锻炼身体应适度,需谨记过犹不及。
发病未必都会心绞痛
从临床经验来看,通常50%-80%的患者在心梗发作前会有一些预警症状,其中最典型也最常见的就是心绞痛。患者大多是在运动时、少数可在静息和夜间出现心绞痛,同时还会伴有烦躁不安、大量出汗、恐惧胸闷、低血压,或有濒死感等。
心绞痛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或胸闷不适,通常出现在心前区、胸部正中,手掌大小的范围,可表现为压迫感、紧缩感和烧灼感,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安静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3-5分钟疼痛症状会慢慢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与老年人不同,年轻患者心梗前往往没有心绞痛症状,可能感觉到胸痛是非持续性的,有短暂的胸闷或胸部不适,其心梗症状与其他疾病症状相似。而且,大多数年轻人都没有心脏病史,所以若得不到及时救治更可能发生猝死。
除了心绞痛之外,有一些其他部位的疼痛,也可能是心梗前兆。
1.颈部、咽喉、下颌(腮)痛:心肌缺血后产生的疼痛感会刺激神经中枢,但神经中枢对相同脊髓段的分布定位不清,从而出现这类放射痛。
2.胸骨后、向左肩及左臂内侧放射痛:心脏在身体左侧,疼痛呈现钝痛,局限于前臂内侧,放射到小手指和无名指。
3.上腹部不适:迷走神经受到心肌缺血刺激,出现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等,尤其是与活动相关时,但通常患者上腹部没有压痛,此症状易与消化道疾病混淆。
4.胸骨后、向颈部、右上肢内侧放射痛:与心梗导致的神经牵涉痛相关。
5.牙龈疼:与牙周疾病、牙本身疾病所引起疼痛不同,其表现为阵发性、突然性,通常有诱发因素,比如过度劳累等。
6.左肩、双臂内侧痛:这种疼痛也与心梗导致的神经牵涉痛相关。
7.后背(肩胛间区)痛:痛觉神经的传导来源一样,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导致的。
在现实生活中,心梗还有很多不典型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甚至可能是“无症状”,可直接表现为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等灾难性事件。
防心梗注意5个重要时刻
冬天是心梗高发期,预防心梗要特别注意5个重要时刻。
寒冷时刻
研究显示,气温每下降1℃,心梗的发生风险就增加2%。寒冷刺激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对血管中粥样硬化斑块的冲击力增加,容易导致斑块破裂,心梗发作。
排便时刻
临床上因便秘导致心梗的老年患者并不少见。用力排便时,腹内压会增高,血压迅速上升,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引发心梗。建议冠心病患者或中老年人在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如果出现排便困难,可以通过用药等方式辅助。此外,平常要多吃一些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薯类、水果等),促进胃肠道蠕动。
激动时刻
人在生气、愤怒、紧张等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通常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增加,会引起血压升高,容易导致心肌缺血,同时,心率加快会加重心肌缺血或诱发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进而导致心梗。因此,保持心态平和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方法之一,放松心情、控制情绪、避免急躁、切忌暴怒,有助于避免心梗的发生。
暴饮暴食时刻
人暴饮暴食之后,血液大量流向胃肠道,心脏供血相对减少,冠脉缺血会加重。尤其是酒精会引起大脑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诱发冠脉痉挛。此外,摄入大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后,血脂水平会快速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流速度缓慢,也容易形成血栓,引发急性心梗。
洗澡时刻
人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皮肤和肌肉的血流增加,心脏血流则相对不足。再加上长时间处在密闭环境中,很容易引起人体缺氧。所以,冬季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与体温相当或以感到舒适为宜,时间不宜过长。心脏病患者要避免蒸桑拿。
厘清认识误区避免耽误病情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心梗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1:止痛药可治疗心梗
心梗是由于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堵塞、狭窄,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导致的心绞痛反应,使用止痛药是没有治疗效果的。另外,硝酸甘油的适应症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副作用主要是引起低血压,不能长期服用及大量用药。切记,当心梗单发生在右冠状动脉供血的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或者合并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时,是禁止使用硝酸甘油的,因为硝酸甘油会加重血压的降低。
疑似心梗时,患者正确的做法是停止一切活动,平躺到床上休息,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到医院接受诊治。许多患者会有紧张、焦虑的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可导致心脏耗氧量增加,一定要尽量控制,以免加重病情。
误区2:胸痛一定是心梗
胸痛不一定是心梗。胸痛的病因有很多,比如肋间神经炎、主动脉夹层、气胸、带状疱疹、急性白血病、心脏神经官能症、肺部疾病等,需要及时就医才能确诊。心梗的诊断并不复杂,通过心电图检查和抽取静脉血化验心脏损伤标志物等,即可确诊。
误区3:网传“穴位止痛法”管用
网上流传的发生心梗后“穴位止痛”的方法不可信,千万别因此耽误了去正规医院就诊的时间。要知道,发生心肌缺血,每延迟一分钟,就是损失一寸心肌。“早期开通冠脉,缩小梗死面积,挽救濒死心肌”,是急性心梗的救治原则。
误区4:得了心梗以后就不能运动了
心梗后通过合适的治疗可以恢复正常活动,但要做到坚持服药和控制好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现在,许多医院都开设了心脏康复中心,患者可以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得到运动处方,并在医生指导下科学锻炼。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第一时间正确处置心梗,对于后续急救成功十分重要。如果发现身边的人疑似心梗,首先要拨打120急救电话,为其争取黄金120分钟的救治时间。千万不能随便移动患者,要及时疏散围观人群,保证空气流通。最好是让患者躺平且保持安静,如果有药物治疗史,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可谨慎服用,以缓解症状。一旦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心跳停止,请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待急救车的到来。如果怀疑自己出现心梗,第一时间仍然是拨打120急救电话,或拨打家人电话代为求救。如身处室外,需放松心情平卧等待救援,如在家中有余力的情况下,尽量打开家门再平卧等待救援。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