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一些定制需求不大的产品,“互联网+四川制造”平台如何发挥作用?张海迹举例,比如电热毯这样的产品,平台可以结合往年的消费大数据和今年冬季气候变化数据,推测出今年消费的倾向和数量,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避免库存积压。这样一来,加上销售渠道节省下来的成本,总成本估计可以降低50%以上。
张海迹用一句话描述“互联网+四川制造”平台的作用——“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实现产业链的可视化。”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可视化可以引导资金流向产业链缺失或者薄弱的环节,防止重复投资,使生产要素高效配置。
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但吴卫平提醒,虽然平台已经建立,但是上下游充分协同还有很多障碍。“我们的核心矛盾是企业本身信息化不足,平台应用缺乏基础。”吴卫平表示,最终实现C2F,需要生产、销售、研发、财务核算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于很多传统企业来说,几乎等同于重新再造工厂。
而国内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入显然是不够的。吴卫平在调研中发现,欧美工业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达到利润的10%-15%,这一数字在中国只有0.5%。
“实现‘互联网+制造业’的目标,四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还好已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吴卫平表示。
本报记者 陈岩
原标题:用批量生产的成本做出个性化定制产品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