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对荒漠化说不 四川全面打响石漠化沙化土地治理攻坚战
时间:2017-06-19 11:54   来源:成都商报   责任编辑:毛青青

    原标题:对荒漠化说不 四川全面打响石漠化沙化土地治理攻坚战

  6月17日,第23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若尔盖草原迎来一年中 生机的季节。艳阳高照下,浅草碧绿。治理之后,一块块原本斑白的沙化地块,重新散发生机。荒漠化,包含石漠化和沙化及土地退化,是生态顽疾,又称“地球癌症”。在四川,因先天不足的气候因素和后天人为影响,荒漠化的阴影并未远离。这是一场有进无退的攻坚之战——治理荒漠化,事关绿色家园能否永存,等不得慢不得。审视自身,稍有松懈,攻守之势便可能逆转。必须保卫草原、森林和川人的家园!这是一场夯基固本之战——沙化土地集中区域地处高原“水塔”,涵养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的水源。放眼全国生态安全,一旦地表植被不存,东流的母亲河,将面临补给缺失的威胁。

  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四川坚定作答:全面打响防沙治沙攻坚战。以滴水穿石的执着,立志建设美丽家园。

对荒漠化说不 四川全面打响石漠化沙化土地治理攻坚战
对荒漠化说不 四川全面打响石漠化沙化土地治理攻坚战

  1

  治理增绿色:

  启动21县沙化治理,123万亩石漠化土地重新染绿

  四川荒漠化面积不算小。2015年,全省沙化土地分布于18个市州85个县(市、区),总面积86.3万公顷;据2012年完成的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全省石漠化涉及10个市(州)45个县(市、区),石漠化面积7319.3平方公里。两者相加,总面积超过两个攀枝花市。

  四川荒漠化土地,可防也可治。监测显示,全省沙化土地以轻度沙化为主,总体处于发展初、中级阶段,为防治 时机。在石漠化程度上,近八成为重度以下。

  若尔盖县辖曼乡,川西北高原中一个不起眼的乡镇。这里,却见证了四川向沙化土地要绿色的首场战役。

  1993年,若尔盖县纳入全国治沙工程试验示范点,治理的起点从这里开始。

  也是这一年,若尔盖县和石渠县,被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点县。迄今,当地先后投入资金近1200万元,让7.8万亩沙化土地重新穿上绿衣。

  治理的步伐越来越快,治理的力度越来越强。

  2007年,由省财政厅和省林业厅牵头,启动省级防沙治沙试点工程。工程先期在若尔盖、红原、理塘、石渠4县展开,2010年后陆续增加阿坝、色达等县。2013-2015年,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围栏及沙障修复、有机肥补施、灌草补植补播、延长封禁管护期限等措施,对治沙成果进行全面巩固。今年,治理范围已扩大至川西北高原21个县。

  石漠化治理,同样紧锣密鼓。2008年,四川全面启动17个石漠化严重的县(市、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治理区面积达18163.9平方公里。至今,17个县已累计完成封山育林38904.32公顷、人工造林22195.58公顷;人工种草4204.3公顷,改良草地2419.88公顷。

  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明确在2020年前投入资金32.22亿元,治理沙化土地28.85万公顷。目前,已完成治沙面积53.4万亩。

  项目一个接着一个,工程一处连着一处。在四川,治理荒漠化土地已被列为生态建设及大规模国土绿化的重点之一。

  措施得力,成果喜人。截至目前,四川先后在8个市州启动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工程。至2015年底,全省已累计治理岩溶土地439.95万亩、石漠化土地约123万亩,全省土地荒漠化加剧的趋势得到遏制。

  2

  实践变思路:

  农户增票子、法治明界限、规划引方向,跳出“治理-破坏”循环怪圈

  在与荒漠化打交道的过程中,四川不断总结提升“战斗经验”,改良“战术”。

  必须学会打“组合拳”!这样的认知,正是源于一次次与“地球癌症”较量后的心声。

  实践表明:唯有提升治理措施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明确治理成果管护界限,工程才能做到效果好、管得好。唯有转变生产方式,让石漠化地区在治理中寻找致富路,彻底摒弃传统的耕作模式和发展方式而走上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管长远。

  有着敢为天下先精神的四川人,在石漠化治理中同样不甘人后。

  打好“组合拳”,关键在于抓住富农这个“牛鼻子”。石漠化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的17个县中,有12个少数民族县,包含4个 贫困县、4个省级贫困县。如欲破解“边治理、边破坏”,必须富农。

  自2008年以来,我省在17个项目县整合中央涉农资金79.1亿元。在治理同时,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发展特色农牧林产业、乡村旅游业。数据显示,仅在工程治理中,项目区就新增就业岗位7.5万人次。而项目区过去9年的增收速度,全部快于同期全省平均值。

  打好“组合拳”,必须从法治着手,明确治理和保护边界。2009年,我省制定《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实施办法》。自此,我省沙区植被保护、防沙治沙推进有法可依。

  2014年,我省再次出招,将沙区植被划入四条生态红线。明确“红线即高压线”,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破坏。

  打好“组合拳”,必须从实际出发,明确治理方向和路径。2007年及2010年,省林业厅两次组织国家、省有关专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开展大规模科学考察,邀请包括6名“两院”院士在内的40多位专家学者在成都和北京科学论证,掌握了沙化现状,分析了沙化成因,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措施。如今,四川每五年进行一次沙化监测,掌握沙化现状和变化情况,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摸清家底后,《四川省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规划》《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四川省防沙治沙规划》等多项规划出炉。

  而在治理过程中,针对各地荒漠化成因不同、气候差异大的现实,每一个项目启动前,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畜牧等部门和有关专家、技术人员都会被请到决策层和项目现场。

  在此基础上,四川的荒漠化治理,更有章法、更有技术性和针对性。

  3

  改革释活力:

  抓住考核“指挥棒”和产权核心,政府市场齐上阵

  实践证明:治沙和赚钱可以两不误。

  今年初,示范基地内1005亩沙化土地植被覆盖率突破80%,沙化土地亩产值突破1500元,是当地同类土地的15倍。坚持4年,阿坝州红原瓦切镇4年市场化治沙之路,终尝甜头。

  市场化治沙,只是四川在荒漠化治理中不断改革和探索尝试的一个缩影。

  荒漠化治理,是增加生态供给的有效途径。而生态产品,又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因此,治理荒漠化,既要传导政府压力,又要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改革,也成为四川近年来治理荒漠化的关键词之一。

  政府压力,来自于明确分工。自2008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开展以来,项目区各县均成立了以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财政、林业、农业、畜牧、水利、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小组内部,分工明确,各领域单项工程如何落实具体、到位,一目了然。

  政府压力,来自于考核“指挥棒”。几乎与治理启动同步,我省制定《四川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指导、规范各县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在执行中,各项目县政府与实施乡镇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出台考核办法,将项目参与人员的工作纳入考核范畴。

  政府压力,更来自于监督加码。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主管部门、审计部门、纪监部门、村民代表参与工程质量的监管、核查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市场的活力,源于改革激荡。同样是石漠化治理,在工程验收后,政府业务主管部门会立即与乡镇、村、组办理移交手续。将产权明确到村组及具体农户头上,同时确定其对应的管护责任。

  “产权证破解了很多管护难题!”在省林业厅主要领导看来,抓住产权这个核心命题,是我省在实践中为避免生态建设成果陷入“公地悲剧”的关键一跃。

  市场活力,源于改革释放的红利。在川西北防沙治沙中,针对防沙治沙工程外地中标队伍不适应高原营造林工程技术要求这一“难题”,我省明确提出,相关工程中的营造林项目可以不通过招投标程序,采取村民自建方式进行。在若尔盖县,当地投资1000万元以下的防沙治沙工程项目可由综合林场或村民等自建,民间资本和市场力量的活力,就此被激发。

  4

  未来有信心:

  年内启动42个省属石漠化重点县综合治理,消除干旱河谷生态盲区

  一套套“组合拳”打出,四川收获的是一片片绿水青山。

  连续9年,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举行李花节。石漠化治理10余年来,当地把2000多亩石头山变成李子林。石漠化地块消失之后,村里的致富路走上快车道。

  如今,全村李子年产值200万元以上,通过乡村旅游,全村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余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不足1800元提高至去年底的20000元以上。春风村也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成绩亮眼的,不只是春风村,截至去年,全省17个石漠化治理项目县森林覆盖率提高1.4个百分点,林草植被综合覆盖度增加1.7个百分点,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49.2万吨,每年新增土壤蓄水能力79.2万立方米。而在21个治沙项目县,草场产出和草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升。

  放眼全省层面,近十年,我省累计巩固治理沙化土地134万亩,治理岩溶土地3622.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4万平方公里、干旱地区4万余亩,修复退化湿地15万亩,局部生态退化得到遏制。

  而至于今后,四川的打算是,坚决与荒漠化持续开战。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说,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持久战。

  治沙领域,今年,我省紧紧围绕大规模绿化全川核心任务,按照科学防治、综合防治、依法防治的方针,继续实施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沙化治理、省级财政林业防沙治沙和成果巩固等工程项目建设,有效遏制沙化土地蔓延,使四川重点沙区得到有效治理。

  治理目标,锁定在全年完成治沙和成果巩固10万亩,实现中重度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20%。

  在投入机制上,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专项资金,确保治理投入常态化。届时,将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市场力量参与其中。尤其是对川西北沙区这一高寒生态脆弱区、生态重点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建议在立项审批、工程招标等环节明确特殊政策支持。

  补偿机制上,对因沙化治理等生态建设造成当地农牧民损失,将建立补偿机制,提高其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在石漠化治理上,目标锁定在石漠化综合治理率达20%,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同时,借助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产业脱贫工程的启动实施,对42个省属石漠化重点县进行综合治理,以消除全省生态盲区。确保到2020年,项目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项目区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川林宣 暮冬 图片由省林业厅提供)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