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周瑜跟孙氏家族的渊源,是从孙策开始的。从《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江表传》中的记载来看:孙坚刚起兵的时候,孙策被留在寿春。孙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声在外了。周瑜就是在这个时候,慕名到寿春造访孙策,由于二人年龄相当而又志趣相投,所以就结为了生死同命的至交密友。
后来在周瑜的建议下,孙策举家迁往了舒城。在舒城的这一段时间,周瑜对孙策家里人照顾的无微不至,并且利用自己和家族的威望,来帮助孙策收合江淮一带的名士,为孙氏家族早期扩充力量做了许多贡献。在孙策承父业起兵拓展江东的过程中,也处处都能看到周瑜的身影。可以说孙氏家族能够在江东立业,周瑜在其中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的。
但是我们通过周瑜早期的履历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孙策刚起兵的时候,周瑜并没有跟在他身边。周瑜先是到时任丹阳太守周尚那里去省亲,随后又跟着周尚到了寿春,期间还在袁术手下做了一段时间的居巢长。直到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才带着鲁肃正式到曲阿投到了孙策的帐下。
按理说孙策刚起步的时候势单力薄,正是需要帮手的时候,周瑜为什么没有跟在他身边帮忙呢?关于这个问题,从《三国志孙策传》注引《吴历》中的记载,应该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孙策去投靠袁术的时候,袁术并不太信任他。“术甚贵异之,然未肯还其父兵”,这说明袁术非常欣赏孙策,但是对他又有些担忧,所以才没有把原来孙坚的手下还给他。袁术让孙策干什么去了呢?“孤始用贵舅为丹杨太守,贤从伯阳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还依召募。”袁术让孙策去丹阳找他舅舅吴景,在那里自己招募军士立足。
孙策到丹阳后招募了几百人,但是被泾县的贼寇祖郎袭击了好几次,“几至危殆”。于是孙策又去找袁术,袁术这才把原来孙坚统领的一千多人还给了孙策。这一段记载说明:当时袁术对孙策投靠的用意非常怀疑,而让他自己到丹阳去招募军士立足也是一种试探,主要就是想探清楚孙策的真正目的。后来看孙策的能力也非常有限,起不了多大的波浪,所以这心里面才稍稍的放心了一点,还了他一部分人马。
在这种情况下,孙策想要成大事当然是越低调、越隐晦,对他自己越有利。在实力还不够丰满的情况下,只能想办法在明面上消除袁术的戒心,暗中积蓄实力。那这跟周瑜有什么关系呢?
周氏家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袁术也想通过拉拢周家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并且已经窥视很久了。而周瑜又是当时周氏家族中,名声甚广且影响力也比较大的年轻一代,袁术早就想让他在自己帐下为将。所以这个时候,周瑜树大招风,跟在孙策身边不仅帮不上忙,而且还会引来袁术更多的关注和猜忌。如果这样的话,孙策想起步就难上加难了。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周瑜先到丹阳、后到寿春、再任居巢长,这是两人当中谁出的注意呢?通过对史料当中的分析,这个应该是孙策的主意。
根据《三国志周瑜传》中的记载,孙策经袁术的同意,率部前去支援吴景平定江东,到达历阳的时候,派人飞马快书给周瑜报信,周瑜当即从丹阳起兵跟他策应。之后两人合力攻下了横江、当利、秣陵、湖孰、江乘,最后攻进入曲阿。这一段记载说明:周瑜去丹阳省亲的目地,就是借助他叔父丹阳太守周尚的职位,在当地招纳军士和心腹,在孙策起兵东渡的时候,周瑜能够直接从丹阳起兵跟他策应。
最后两人在曲阿击败刘繇之后,当时孙策自己的人马已经扩充到了几万人,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是还不到跟袁术决裂的时候,所以就让周瑜又返回去了。“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这句话就直接说明了:周瑜在正式投靠孙策之前,他的一切行程都在孙策的安排之中。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