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广西做大做强桑蚕业 让“一条虫”变成“产业龙”(2)
时间:2013-07-08 20:44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毛青青

  “以前蚕茧要泡碱液才能拉丝,现在泡温水就能拉丝。以前拉的丝只能在纺织中当作低附加值‘纬线’,现在已能作为‘经线丝’用于高档出口丝绸纺织品中了。”广西桂合集团目前生产的生丝,80%达到5A级。为了改善缫丝工艺,桂合集团专门从外省引进专家。

  广西蚕桑技术人才短缺成为妨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据了解,全国有29个蚕桑体系的岗位科学家,而作为全国蚕桑第一大(省)区的广西,却仅拥有朱方容一位高端人才。有关数据显示,广西万吨蚕茧科技人员拥有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1/3。

  近年来,广西把推进蚕桑资源利用作为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重点研究开发高附加值的桑枝、桑叶、桑果、蚕沙以及蚕丝等蚕桑资源产品。

  2009年,广西第一家生物发电厂在柳城县启用,燃烧桑枝发电,并用燃烧剩余物生产复合肥。但由于运输成本高,这之后却没在区内继续出现第二家。

  据了解,广西年产桑枝250万吨,相当于250万亩林地每年的木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目前,桑枝主要用于栽培食用菌。2012年,全区桑枝栽培食用菌1亿棒,产鲜菇4万多吨,产值约4.4亿元,但仅用到全区桑枝总量的不到10%。

  除了桑枝,广西每年养蚕还产生100多万吨蚕沙。这都为桑蚕产业循环经济提出了挑战。

  那么,“一条虫”如何变成“产业龙”?朱方容说,构建广西蚕桑产业循环共生机制,科技是手段,人才是关键。因此,要突破蚕桑循环共生发展的技术瓶颈,必须依托当前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积极推广环境无害化技术,加大对清洁生产、能源综合利用、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引导省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积极开展桑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

  产业集群高度聚集

  广西已稳坐桑蚕业大(省)区的宝座,但在强区之路上,仍前路漫漫。

  据了解,广西蚕、桑良种繁育技术与种养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对蚕茧收购价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在丝绸产品上,却成了“哑巴”。

  “产业链完整、产业集群高度聚集”这一要素,是广西最大的“短腿”。目前,全区共有88家茧丝绸加工企业,却只有8家企业能够织绸,针织、染整、服装加工、丝绸贸易企业更是欠缺。据统计,全国每年丝绸总产值约1500亿元,广西蚕业农业、工业产值仅有220亿,仅占全国总产值的近15%。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