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罚代教”的车为何总刹不住?
时间:2016-04-11 14:06 来源:川北在线 责任编辑:青青
“上课答错题罚10元、挂科三门以上罚100元……”这几天,商洛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规定,让好多学生直呼“像抢钱”。对此,校方表示,以罚代教的方式明显不对。(2016/4/10 《华商报》)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是,却屡屡看到学校发生“以罚代教”的事情。旷课、早退、考试不及格等等都通过罚款来了事,让人不禁质疑,在学校里,明码标价的惩罚究竟是为了防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呢?还是为了给学校自己搞创收?
上课答错题罚10元,看起来是为了鼓励学生多认真学习,以免上课答题的时候回答不出。但是,这其中关节若不厘清,难免就会变成学校的另类创收行为。答不出题目,学生罚款,那么老师呢?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之人,难道自己的学生没有学好,老师不应连坐吗?其二,被罚的钱该留作何用?是流进了老师的个人腰包还是流向了哪里?其三,这样的规定在法律层面能否站得住脚?
动不动就拿罚款教育学生,其实不仅仅是将学生当成了“待宰的羔羊”,更是变相的鼓励惰性教育。既然自己的学生没学好,自己还能搞创收。那么,教不好还有助于自己收获更多的利益,那么,老师究竟会更热衷于教学还是罚款呢?以罚代教,不过是将本来属于老师教育不严的问题推给了学生,老师教育的越不好,越有“钱途”可挖。
别小看以罚代教带来的群体创伤,或许,很多人对于年末学生需要上缴的一笔巨款表示自讨的。但是,若不是学校在本应劝学生按时上课时候,选择了沉默。这样高额的罚款又怎么会应运而生?高额的罚款的梗不在学生,而在于学校教育的严重失责。而高额罚款又会加深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隔阂,导致教育质量的持续下滑。
教育部早就明确禁止“以罚代教”,但某些学校依旧热衷这样的方式来管教学生,这是为何?在笔者看来,无非是有利可图。在市场化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抓创收、提效益的思想也开始侵蚀学校。在本应该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却变得“无利不起早”。单纯的将学生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可谓是“十八般武艺”齐上阵,不为育人而为谋财。这本身就是教育方面的悲哀。一切向钱看的教育,最终只会让学校落得一身骂名,从而作茧自缚。
“以罚代教”的车总是刹不住,源于相关部门的监管乏力。若没有形成定期的检查,又怎么能够发现学校“以罚代教”的乱象?面对学校“以罚代教”的行为,往往也没有足够重的处罚力度。这其实都变相的助涨了“以罚代教”的发生。 刘颂寒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