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雄屏和内地影人
上世纪80年代赴美留学,焦雄屏选择中国电影为研究对象,此后二三十年间,她担任国际电影节评审、嘉宾,以及影展策展人,不断推动台湾乃至华语电影与国际的对话。对于电影界"教母"的头衔,她往往认为不准确,但三十年来对华语电影的守望相助,从对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合作声援到与大陆影人的相识相知,她与华语电影圈的休戚相关却从来毋容置疑。
上世纪80年代赴美留学,焦雄屏选择中国电影为研究对象,此后二三十年间,她担任国际电影节评审、嘉宾,以及影展策展人,不断推动台湾乃至华语电影与国际的对话。对于电影界"教母"的头衔,她往往认为不准确,但三十年来对华语电影的守望相助,从对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合作声援到与大陆影人的相识相知,她与华语电影圈的休戚相关却从来毋容置疑。踏入21世纪已逾十年,如何看待识于微时的第五、六代导演的转型瓶颈?曾经隔海相望的两岸电影,融合发展后将呈现怎样的力量对比?这一切的背后依然有她敏锐的目光。
焦雄屏
台湾 电影学者、影评家、制片人,前金马奖评委会主席。1953年生于台湾,毕业于台湾政大新闻系,后赴美求学,获得美国德州奥斯汀分校广播电视电影硕士学位。1981年回台从事媒体工作,与黄建业、陈国富等影评人推动台湾电影改革,台湾新电影运动兴起后,更大力发起讨论推动其发展。后担任多个影展评审,并致力将台湾电影及创作者推销至国际影展,也曾为蔡明亮、王小帅、许鞍华等人担任监制,关锦鹏的《阮玲玉》剧本也出自她与邱戴安平之手。现任台湾电影中心主任、吉光电影公司董事长,并任教于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研究所。
焦雄屏作为电影人对华语电影的影响和贡献,当然不仅仅在于她是这些作品的监制,她还是推动华语电影走向国际的最重要幕后推手和导师之一。
谈"第五代"尴尬现状
张艺谋陈凯歌他们对类型电影的传统不了解
1988年,焦雄屏分别于东京和香港的电影节上,遇到了来自中国大陆的"第五代"影人,比如吴子牛、田壮壮、张艺谋、顾长卫和顾长宁。隔阂已久,两个"阵营"的电影人相见恨晚,常常二十多个人在酒店房间里席地而坐,通宵达旦地抽烟聊电影,结果一会儿被酒店客人投诉太吵,一会儿又因烟雾引来酒店员工的火警疑云。那个尚需大家凑钱给张艺谋买皮夹克、给巩俐送包包的年代,那个交换人民币和台币并互赠签名如"张匪艺谋"、"田匪壮壮"、"焦匪雄屏"的年代,或许真该叫做华语电影的纯真年代。世易时移,在打个电话都要通过七八个人转接的早已亿元俱乐部时代,焦雄屏对这些大导演的观察仍未远离。
南都娱乐周刊:你跟中国电影人一直关系密切,比如说识于微时的"第五代"导演,如今怎么看他们近十年在创作和市场上的表现?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