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带插图的文字?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喜欢插图?
时间:2017-01-19 13:00 来源:壹心理 责任编辑:沫朵
川北在线核心提示:原标题:为什么喜欢带插图的文字?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喜欢插图? 俗话说:有图有真相。 俗话又说:没图你说个XX! 没图,你 以上两种情况充分体现了一种实证精神,即用图片资料证明自己的语言。但是呢,无论是在报刊、书本等纸质,还是在微博、博客等网络文章中,即使不
原标题:为什么喜欢带插图的文字?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喜欢插图?
俗话说:有图有真相。
俗话又说:没图你说个XX!
没图,你……
以上两种情况充分体现了一种实证精神,即用图片资料证明自己的语言。但是呢,无论是在报刊、书本等纸质,还是在微博、博客等网络文章中,即使不是那些需要图片证明真实性的时候,依然能寻见插图的影子。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喜欢插图呢?
不知道你在浏览微博或者其他网络文字时,会不会也有这个习惯:没图的一眼掠过,有图的即使文笔一般也会多看两眼。
小明在2014年1月1日13点50分左右,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在小明新浪微博的关注中的100条微博之中,有91条有图,2条微博无图却有视频,7条微博纯文字。而24小时最热的100条微博中,82条有图,18条纯文字。似乎大家都达成了一种共识,文字有图才有人看,那么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心理呢?
一、看,灰机!
话说,那天小明正在班里专心致志地上课。忽然窗外不远处飞过一架飞机,小明一下子就忘了老师还在讲课,改为专心致志地看飞机。结果,小明被罚站了。不是小明不想好好学习,也不是老师讲的不好,只是当飞机的轰鸣声传来,那一刻,注意力不自主就被吸引过去了。
关于小明的这个故事,涉及到了一个重要概念:注意。而注意一般分为三种: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或者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小明听课,这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而且小明得拼命告诉自己:我要好好学习,才能迎娶白富美,成为CEO……只有消耗意志力,小明才能完成这项注意活动,这是有意注意,后来小明突然被飞机吸引过去的这个动作不在小明计划之内,而且不费力(一口气上五楼),这叫无意注意。至于有意后注意就NB多了,就像同样坐在窗边的笑笑同学,因为今天老师讲的汉语拼音啊(a)啵(b)呲(c)嘚(d)正是她预习时一直困惑的地方,她便能兴致勃勃地听讲,既有目的,又不用意志力维持。
“注意”是我们完成任何活动所必须的一项条件,在阅读中更是如此,如果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文字上,我们就不能读完哪怕是一小段文字。如果内容不够吸引人(教科书),我们就要用有意注意,消耗许多意志力。但是图片一出现,情况就有那么点不一样了。在注意活动中,刺激物(如图片)自身的特点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与蝌蚪一般的文字相比,图片则显得更加新异、漂亮或者有趣。这使得读者更爱看那些有图的文字。
所以,一些深谙此道的人们,便经常在文字边配上一副精美的图片,以此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尽管这些图片可能跟文字没多大关系。
亲,你不期待后面的内容吗?么么哒——
可是光顾着看图片了,这会不会影响文字的阅读呢?Samuels 在1970年就曾提出了注意聚焦假设,认为阅读过程中的插图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容易导致理解错误。但是,心理学家多年来的实验研究,却并不能给予Samuels 太多支持。
二、读书,看书
在国内,刘宝霞(1996)和程利(2006)分别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了插图对文本阅读理解的影响。其中,刘宝霞等研究者用的文本是物理说明文,程利等研究者使用的是文学作品介绍。实验的结果是:阅读配有和文字相关插图的学生,要比无图阅读的学生,在文本内容理解上的得分更高。更不可思议的是,有图的学生阅读速度更快。
配图可以增加阅读速度
为什么有插图,使阅读又好又快呢?对于插图效应,现在学界大致有三类观点:
1. 动机角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插图激发了我们的兴趣。
2. 重复学习: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与文字相关的插图实际上是一次复习,这使得我们的学习理解得到再一次的加深。
3. 双通道理论:在阅读心理学中有一个语音加工假说,它认为人在阅读文字时,要先将文字转换为语音在头脑中复述加工,才能理解文字。双通道理论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它认为在阅读过程中有一个听觉通道和一个视觉通道。插图的作用,就是加强了视觉通道的利用。
上面的几个理论都能解释一定的问题,但是也有各自的缺陷。如果你只是一个心理爱好者而已,大可不必深究其中奥妙,只要记住有图必火就好了。当然,插图也不是怎么用,如果想将插图效应发挥好,下面是一些建议。
三、插图的使用技巧
想成为微博达人吗?想成为草根明星吗?想成为网络名人吗?想成为砖家叫兽吗?想成为营销大师吗?记下下面几条吧。
1. 文章越难,插图越有用。
2. 和文章越相关,插图越有用。
3. 彩图比黑白图更好。
4. 插图在文章右边,效果更好。
5. 插图包含的信息要适量。
6. 插图和文字不要离得太远。
7. 的帅哥、妹子法则。
以上的方法并不 (尤其是第七条),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活学活用这些法则的同时,可以学习生活和网络上的例子,发现新的技巧。只要留心生活,人人都是心理学家。
投稿合作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