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物选萃 绪论(3)
时间:2012-07-16 10:38 来源:四川在线 责任编辑:毛青青
(三)
经过春秋时期的变革,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我国由奴隶社会转入封建社会。“三家分晋”后的韩、赵、魏各国,就其地域来看,初期大部在山西境内,其文化遗存遍及全省各地。考古工作者在长治、长子、潞城、夏县、原平等地先后发现了这一时期的城址、墓葬多处,典型的有夏县魏都禹王城址。夏县为三晋之一魏国辖地,经调查,禹王城可分大、中、小三个,由城的形制、大小和出土物判明,大城为魏都安邑,中城是以后秦汉时的河东郡治,小城是汉代安邑的宫城。城址出土大批战国至汉的遗物,有陶范、汉五铢钱等。其早期陶范的花纹和工艺制作均与侯马晋国遗址的铸铜陶范相衔接。
典型的墓葬以长治分水岭126号墓为代表,出土各类器物700余件。铜器有鼎、鉴、豆、匜(yi)、编钟和石编磬,以及铲、锛等铁器。其中立人擎盘铜牲尊,错金盖豆和错金汇,制作精巧,极富特色。另一些铜鉴、铜匜,内壁上线刻精细的水陆攻战、宴飨田猎图等,反映了三晋之一的韩国文化,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韩、赵、魏三晋文化,皆源於晋,就其文化内涵,仍未脱离晋国文化的祖型。但也有吸收外来的影响,如赵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则表现出浓郁的北方草原民族青铜文化的气息。
秦汉以后的古文化遗存在山西境内已遍地皆是。运城、侯马、榆次等地曾发掘清理秦墓群多处。平鲁、朔县一带是汉王朝与北方匈奴频繁交往的要冲。近年来,进行的平朔汉墓的发掘,引起国内学术界的瞩目。在清理的1500余座汉墓中,共出土各类文物15000余件,为研究汉代中国北部的统治以及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出土的铜雁鱼灯、“末于”三孔布、龟贝铜镇等均为国内罕见的珍贵文物。铜雁鱼灯工艺考究、结构精巧,在我国灯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平陆县枣园村发现的汉代壁画中,绘有驾牛犁田、驾牛耧播画面内容的农耕图,是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生活的写照。
晋西北地区是我国东汉画像石墓集中分布区域之一。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地区曾先后发现并收集到一批零散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其题材多样,艺术想像丰富。离石县马茂庄和杨家坪等地出上的东汉桓帚时期的画像石,以简炼的写实手法刻绘出车马行列、神话故事、瑞鸟瑞兽,以及反映北方生活的骆驼、耕牛等题材。形态生动,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代表了汉代石雕艺术的成就。
大同是中国历史上北魏拓跋氏的都城平城所在地。北魏统治者在此统治中国北方近一个世纪,留下了大量文化遗存。因此,山西又是研究北魏文化的中心。平城遗址虽不及往昔那样清晰,但不少遗存仍依稀可见。近年来,在平城遗址附近及墓葬中曾出上一批具有浓郁希腊风格的鎏金铜杯、银碗、玻璃器皿和石雕刻品等,应是北魏政权南迁洛阳之前由西方输入的中亚或西亚的物品,表明自汉代以来的丝绸之路的端点曾向东伸延到当时的北魏都城。
大同东南石家寨村发现的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夫妇合葬墓,是我国北魏墓葬的重要代表。墓主人司马金龙是降服于北魏的西晋皇族,生前深受宠信,官至“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羽真司空冀州刺史琅琊康王”。葬於北魏太和八年。墓 出土各类随葬品500余件,其中各类陶俑和动物模型约400件,身披铠甲的步兵、骑兵、和驮粮的马匹、骆驼等占整个陶俑群的半数以上。显示出游牧经济和北方民族军队的特色。墓室内发现的绘有列女图等题材画面并各行榜题的漆屏风和四个雕刻精美的石础,是少见的北魏书、画和石雕艺术珍品。墓葬在形制和墓室中随葬品布置上与同时期南方地区上层统治阶级墓葬相仿,表明当时中国北南各地文化上的联系,是北魏政权汉化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反映。1976年,在大同市北梁山南部清理发掘的方山永固陵,是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太后冯氏的陵墓,墓园将墓地和佛寺结合在一起的独特布局,极富佛教色彩,这种做法对北朝晚期统治集团陵墓影响很大。
继北魏之后,山西东魏、北齐文化遗存异常丰富。1986年在寿阳城关镇出土的一批北朝晚期的小型铜佛造像,工艺精美,造形各异,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其中一件鎏金铜菩萨立像,通体鎏金,制作精巧,形象端庄、方床右侧刻有“东魏武定六年”题记,是这一时期金铜佛教造像的珍品。
在太原南郊清理挖掘的娄睿墓,是我国北齐考古的重要收获。墓主人是北齐东安王,葬於北齐武平元年。共出土各类随葬品870余件,其中陶俑占600余件,其形态、服饰和制作方法均有特色,随葬瓷器纹饰,可以明显看出西域民族文化与佛教艺术的影响,反映了几种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娄睿墓最大收获是发现有在我国艺术史上罕见的北齐壁画,得以保存的约200平方米。壁画以绚丽斑斓的大型长卷形式分布於墓道、甬道和天井部位。画面结构布局严密,内容为反映墓主人生活的显赫场面或死后的空幻境界。大致分“鞍马游骑”、“祥瑞与天象”等,表现技法纯熟,线条洗炼,形象生动,着色绚丽,是我国美术史上北齐绘画的精品。
太原是唐朝“龙兴之地”,唐高祖李渊父子由此起兵,建立了唐朝天下,又是盛唐时的北都。反映唐代文化遗有的墓葬在山西亦分布广泛,以长治、太原地区较为集中。近几年,太原南郊陆续发现了一批唐代壁画墓,其中,在金胜村附近,太原焦化厂内清理的一座唐壁画墓具有典型意义。这座唐墓平面呈弧边方形,墓室壁画分墓顶和墓壁两部分,墓顶壁画为习见的“四神”“星象图”,墓壁壁画中绘有八幅“树下老人图”为其它地区唐墓中少见。在翠树下立一老翁,高冠大履、长袍广袖,道貌岸然,其内容可能与唐代崇善道教的风俗有关。
“宋(金)元时期,戏曲艺术在山西晋南地区有独特的发展。五十年代以来,在侯马、稷山、新绛等地的宋(金)元墓葬中,曾不断发现这一时期的戏剧文物资料。 的侯马董氏墓中即有雕刻精巧的砖雕戏剧舞台和正在作戏的生、旦、净、末、丑五个戏俑表演场面,是研究我国戏剧渊源及发展的重要实物,这些资料已成为我国当前研究戏剧史的瑰宝。
多少年来,生活在山西这一广袤土地上的先民们,以其无比的勤劳、智慧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付出厂辛勤的劳作,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在整个东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人,中国的古代文明已越来越多地为世界各民族人民所了解,山西的出上文物曾先后多次到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地展出,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