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物选萃 绪论(7)
时间:2012-07-16 10:38 来源:四川在线 责任编辑:毛青青
(五)
山西的石窟开凿起於北朝,隋唐兴盛,宋、元、明、清逐步衰退。目前山西境内有石窟300处,多为佛教内容,较大的如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大同云冈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等。也有全国较为少见的道教内容石窟,如太原龙山石窟。
云冈石窟位於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依山而凿,东西长约一公里。现存洞窟五十三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多尊。云冈石窟创凿於北魏和平年问(公元460—465年),由和尚昙曜主持,开凿了现在的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即 的“昙曜五窟”。其它主要洞窟,大多完成於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帚迁都洛阳以前。整个石窟雕凿的各种宗教人物形像神态各异。石佛 者17米,最小的仅几厘米,栩栩如生,布局构思巧妙,给人以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之感。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云冈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与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并列为中国三大石窟。对於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及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龙山石窟在太原市西南二十三公里龙山之中,是我国稀有的道教石窟,由元代初叶 道士宋德芳(字广道、号披云子)主持开凿,明正德年间又凿一窟,形成现在的规模。龙山石窟规模下甚大,整个石窟造像浑厚古朴,共三层八窟(龛),即:一窟虚皇龛,造道祖老子像;二窟三清龛,凿三清像;三窟卧如龛,传为披云子卧化像,实为卧式练气功像;四窟玄真龛;五窟三天大法师龛(四、五、二窟又称古洞,传为凿於末德芳建窟之前);六窟七真龛,凿全真道首王重阳及邱处机等全真派人物造像;七、八两窟统称办道龛,八窟也称三皇洞,内塑三皇像。全窟八龛,共四十余尊雕像,大都保存完好,龛侧雕刻的元代题记清晰可见。这些石雕造像风格古朴、庄重,手法凝炼,衣纹简洁、典雅。窟顶雕有莲花龙凤图案,与佛教石窟艺术风格截然不同,是研究全真道发展与道教艺术的珍贵实例。
(六)
山西保存下来的彩塑,自唐开始至清从未间断,是研究我国彩塑发展史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大多为佛教内容。唐代的彩塑主要保存在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大殿、晋城市青莲寺等地。这些塑像庄重丰满,造型生动,极富於时代感。五代时期的彩塑主要保存在平遥县镇国寺万佛殿内,其技法与特色,大体继承了唐代风格。宋代彩塑的代表作品有:太原市晋祠圣母殿内侍女像,晋城市二仙庙,长子法兴寺、崇庆寺等寺观内的塑像。其风格与特点和唐代截然不同,它清癯消逸,人物刻划十分细腻。辽金时期,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大融合,山西又是各族交汇之地,故在彩塑上也表现出这一特点。比较典型的代表作品有大同市下华严寺薄迦教藏殿、善化寺大雄宝殿、朔县崇幅寺弥陀殿的佛教塑像。元代彩塑风格与辽金比较近似,其比较典型的代表作品有五台县广济寺大佛殿,晋城市玉皇庙西配殿及中殿、洪洞县广胜寺下寺大殿及水神庙等处的佛、道教塑像,其中当数晋城市玉皇庙西配殿内二十八星宿像最为精彩。明清两代彩塑造像,数量上可谓登峰造极了,山西共有11630尊。精致者不计其例,如平遥县双林寺各殿的彩塑,隰县小西天大雄殿、长治市观音堂的悬塑,灵石县资寿寺大殿,蒲县东岳庙大殿及地狱塑像等较为驰名。
(七)
山西目前保存的寺观壁画计27259.52平方米。从唐代开始至清代,从未间断,传世之作比比皆是。例如唐代五台县佛光寺大殿拱眼壁及佛座背面壁上,五代平顺县大云院正殿、宋代高平县开化寺正殿、辽代灵丘县觉山寺塔内壁、金代朔县崇福寺弥陀殿、繁峙县岩山寺前殿、元代芮城县永乐宫四座大殿、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稷山县青龙寺腰殿、明代浑源县永安寺大雄宝殿、汾阳县田村圣母庙大殿等等都是当时的代表作品。这些壁画内容丰富,虽属佛、道教内容,但也有市俗之景、建筑之图,构图精巧,笔法流畅,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其中有些壁画为我国画苑精粹,如繁峙县岩山寺金代壁画,除大量佛经故事和古建筑外,还有各种人物、衣冠服饰、仪仗执事、车辆鞍辔、街市生活等,这些画均为宫廷界画,工笔重彩、一丝不苟。芮城县永乐宫元代壁画场面宏大,笔意流畅,内容丰富,虽为道教内容,但是表现出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元代戏剧壁画演出场面的人物神态各异,极为传神。这些都是研究我国壁画艺术及其发展史不可多得的佳作。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